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62篇
法律   266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共犯与身份是刑法理论上一个较为疑难的问题,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典对此都有明文规定,因此形成关于共犯之身份犯的教义学原理。我国刑法并没有关于共犯与身份问题的一般性规定,而只是在刑法分则中存在个别性规定以及在有关刑法解释中存在规定,并且这种规定也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本文采用德日刑法学关于共犯之身份犯的教义学原理,结合我国刑法与司法解释的规定,对共犯之身份犯的定罪及量刑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本文对于从法理上正确理解共犯之身份犯,并为共犯与身份的立法与司法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2.
法系与推理     
司法活动是通过推理而完成的,在某种意义上 甚至可以说,司法活动本身就是推理活动。大陆法 系与英美法系之间存在重大差别,其推理方式也有 所不同。大陆法系实行的是成文法,因而其主导的 推理方式是演绎推理,也就是所谓司法三段论。而 英美法系实行的是判例法,在实行判例法的司法活 动中,其推理又是采用何种方法呢?这是一个不甚 了然的问题。美国学者迈尔文·艾隆·艾森伯格的 《普通法的本质》(张曙光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 版)一书对我理解这个问题给予了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3.
部门法理学之提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学虽然是以法为研究对象的 ,但法学与法在以下这一点上是有区别的 :法是由部门法构成的 ,法本身只是部门法的总和 ,部门法才是法的实体存在。离开了部门法 ,法只是一种观念而己。而法学则与之不同 ,除部门法学以外 ,还有以法的观念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形态 ,这就是一般法理学或者简称为法理学。长期以来 ,我国法学研究中存在着法理学与部门法学之间严重脱节的现象。就法理学而言 ,在我国是从上世纪 90年代初的法学基础理论演变而来的 ,大体上还停留在教科书的水平上 ,不能满足部门法学对法理学的学理需求 ,未能形成法理学与部门法之间的良性…  相似文献   
134.
今年是1997年刑法修订十周年,为纪念1997年刑法颁行十周年,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举办座谈会,我认为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以1910年颁布的《大清新刑律》为标志,我国刑法近代化经历了一百年。在这一百年间,我国历  相似文献   
135.
陈兴良 《法学研究》2008,(6):96-111
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是刑法学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其在刑法学中的意义,可从犯罪的形式概念与实质概念、犯罪构成的形式判断与实质判断、刑法的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三个视角加以阐释。在罪刑法定原则下,应当倡导形式理性。因此,犯罪的形式概念具有合理性,犯罪构成的形式判断应当先于实质判断,对于刑法的实质解释应当保持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136.
关于"先刑后民"司法原则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刑后民"原则始于80年代,作为一项司法原则,值得探讨.我们今天对"先刑后民"问题的讨论,源于现实中出现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究竟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是技术性的问题?还是原则本身的问题?这是需要加以思考的.  相似文献   
13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北京大学著名刑法专家陈兴良教授,最近对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从严打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反思与调整;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界定与阐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念与实现。本刊2006年第1期刊登了前两部分,这里是此文的第三部分。  相似文献   
138.
宽严相济政策与刑罚规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6年5月9日至10日,北京市法学会和西南科技大学在四川绵阳市主办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研究单位和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及四川省政法系统等法律实务部门的领导和同志共4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党和国家的总目标,深入探讨了如何调整和完善我国刑事政策的问题。现将会上专家的发言及论文选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9.
140.
死刑存废之应然与实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死刑废止 ,从其应然性来看 ,是刑罚人道主义思想的必然结果 ;从其实然性来看 ,它又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对我国现行死刑制度之存废 ,应持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