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61篇
法律   271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设定性教唆是指教唆者事先设定了实施某种犯罪的具体条件,当该条件出现时,被教唆的人按照教唆的内容实施某种犯罪的情形。设定性教唆具有教唆内容的设定性、设定条件的现实性和实行行为的滞后性三个特征。设定性教唆不同于概然性教唆、选择性教唆和陷害性教唆,在处罚上要结合共犯基本原理和刑法的相关规定区别对待。设定性教唆概念的提出,丰富了我国刑法中的教唆犯理论,对于司法实践正确地认定教唆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期待可能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陈兴良 《法律科学》2006,24(3):72-81
期待可能性理论产生于德国,其形成是心理责任论向规范责任论转变的历史过程。应该承认狭义的期待可能性概念,期待可能性的征表只能是外部情形的异常性。期待可能性不是主观的事实性存在,而是责任之规范要素。应站在行为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考虑其作出意志选择的可能性,因而以行为人标准作为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是正确的。期待可能性错误既包括法律错误,也包括事实错误,是一种独立的错误类型。责任,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是心理事实与规范评价的统一,责任的故意分为违法性认识与违法性意志,其中违法性意志就是一个期待可能性的判断问题。所以,期待可能性是一种积极的责任要素。  相似文献   
43.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可分为利用本人职务上的便利。利用他人职务上的便利。利用现在职务上的便利和利用将来、过去职务上的便利。利用他人职务上的便利必须是在职务上与他人存在制约关系。利用他人职务上的便利则不宜以受贿论处,宜在立法上设立斡旋受贿罪。利用将来职务上的便利受贿,目前尚无规定,修改刑法时有必要作出补充规定。利用过去职务上的便利受贿不能构成受贿罪,可作党、政纪处理。”  相似文献   
44.
本文以吴晓丽案为例 ,对我国《刑法》第 1 93条贷款诈骗罪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分析 ,对合法贷款后采用欺诈手段拒不还贷行为的定性问题作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45.
刑法的人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性,又称为人的本性,是人之为人的基本品性。刑法是以规制人的行为作为其内容的,任何一种刑法规范,只有建立在对人性的科学假设的基础之上,其存在与适用才具有本质上的合理性。因此,刑法的本原性思考,必然将理论的触须伸向具有终极意义的人性问题。 一 在刑法理论上,历来存在理性人与经验人之说,并由此引发了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实证学派之间的学派之争。  相似文献   
46.
犯罪构成:法与理之间的对应与紧张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进入 2 1世纪以来 ,不少刑法学爱好者 (包括作者、编者、读者 )都有这样一种共识 :尽管目前出版的刑法学论著越来越多 ,但是那种读后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的上乘佳作却越来越少。的确 ,只要我们稍微检视一下晚近以来中国刑法学研究的现状就不难发现它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 1 )研究课题陈旧、雷同 ,研究者视野狭窄、急功近利。 ( 2 )研究方法单一、落后 ,定性分析的居多 ,定量分析的极少。除极少数学者外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或忽视借鉴其他学科先进的研究方法。 ( 3)论著缺乏理论深度。大多数刑法学论著满足于对法条的机械诠释 ,而且习惯于先分析个罪的构成要件 ,然后比较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界限的固定模式 ,对司法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却较少问津。 ( 4)理论研究的前瞻性不强。由于缺少超前研究 ,以致刑事立法的理论储备严重不足 ,司法解释太多、太滥和刑法典被架空、权威性下降就是其后果。 ( 5)研究行为缺乏规范性。由于缺乏规范性 ,刑法学研究虽然从表象上看似乎非常繁荣 ,但实际上积淀的观点与形成的共识并不多 ,因而大多数论著往往成为过眼烟云。上述问题的存在 ,足以说明中国刑法学需要反思和检讨 ,需要开拓和创新。为促进中国刑法学的中兴 ,本刊编辑部特邀请部分刑法学专家、学  相似文献   
47.
科学性与人文性──刑法学研究的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性与人文性──刑法学研究的价值目标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教授陈兴良博士我国刑法学面对世纪交会的风云,如欲无愧于时代,使刑法学理论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必然面临着双重任务:专业"食槽"的建构与人文蕴含的加重。当前我国刑法学研究虽然一片繁荣景象,但繁荣背后潜...  相似文献   
48.
腐败的成因及其抗制陈兴良腐败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指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利,严重地违反公职行为规范的行为。从法律意义上来说,以贪污、贿赂为主要表现形态的违法犯罪行为是腐败的典型形式。只有从腐败这样一种政治现象的分析中,才能更加深刻地揭示贪污、贿...  相似文献   
49.
罪刑均衡的司法体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刑均衡的司法体认陈兴良罪刑均衡不仅是刑事立法的原则,更是刑事司法的指针。只有通过有效的司法活动,罪刑均衡才能真正实现。本文拟从司法的角度考察罪刑均衡问题,以期我国刑事司法的进一步合理化。一、罪刑均衡的司法发展刑事立法所确认的罪刑均衡是相对的、普遍...  相似文献   
50.
犯罪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法律现象,犯罪概念是人们对犯罪的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无疑,犯罪现象的复杂性增加了对犯罪怍出科学界定的困难性。从比较刑法的意义上,可以对各国刑法典中的犯罪的法定慨念进行比较,由于各国刑法典对犯罪慨念的表述实际上大同小异,其比较研究的意义十分有限。如果我们不是满足于犯罪的法定慨念,而是深入到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即在不同的国家,关于犯罪的具体规定是什么;那么,我们是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各国犯罪的实际情况,并在一致的基础上加以比较分析,而不致破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因此,如果没有对各国犯罪具体规定的实际了解,对犯罪慨念比较是不可能的,容易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误解。以犯罪的法定数量而言,我国远远少于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