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通过对西方民主缘起和发展过程的考察,以及对当代西方社会中几种重要的民主观的梳理,指出其历史和社会局限性,并认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不能照搬西方的民主价值和体制,应当树立科学、正确的民主观.  相似文献   
22.
贵刊2007年第49期《要有向人民交代的问责》一文,读后颇有同感。文中说,七台河特大恶性事故,案件发生迄今没有给社会公众一个交代。我认为作者应该往更深层设想一些"假如"。这一特大恶性事故发生两周年,仍未得到查处,对此李毅中略带无奈地重复"无法向社会交代"。  相似文献   
23.
陈尧 《唯实》2003,(Z1)
历史上 ,政治体系实现政治稳定的方式各种各样 ,诸如暴力控制、组织控制、以经济发展推动政治稳定、民主稳定体制等。但是 ,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阶级或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阶级 ,是政治体系赖以获得支持的真正基础 ,也是政治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任何政治体系要实现长期的政治稳定 ,就必须依靠社会的主导阶级。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 ,在经济繁荣背后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 ,正在削弱政治体系所赖以支持的社会阶级基础 ,这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政治不稳定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24.
《安第托克大学评论》: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其理论对大多数美国和西欧的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假设直接提出了一种清楚的、富有智识的挑战。不管是明确还是隐藏地,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在选择研究课题和分析方法时,总是喜欢那种社会科学家们认为可以分析的社会领域。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以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为例,在国家推动下,城市人民调解制度经历了重要变革:一方面,人民调解被当做司法助手、社会综合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构成而逐渐被国家吸纳;另一方面,人民调解不仅在组织和功能上得到了扩张,而且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为科层化发展,从而突破了地域性、群众性和自治性。通过治理吸纳自治,城市人民调解制度被纳入地方性国家科层制的框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从城市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中可以看到,中国基层社会自治的发展道路既不同于随着市场经济和个人权利发展而形成的西方城市社会自治发展的市场化路径,也有别于依赖伦理道德而形成的中国传统基层自治发展的社会化路径,而是一种国家化路径。  相似文献   
26.
十八大以来,为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依法治国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推动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从国家权力结构的视角来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通过创制国家监察权以优化国家政治权力配置和完善权力监督体系,把政治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我国国家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将我国政体从原先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位一体"的格局转变为立法、监察、行政、司法"四位一体"的政体模式,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政体模式。这一政体模式的创新突破了传统政体理论的窠臼,可以为国际社会政体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7.
20世纪中期在西方兴起的参与式民主理论复兴了参与在民主中的地位,将民主从狭隘的政治领域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主张从基层、从社区开始公民积极参与决策过程,通过自下而上的民主化路径,建构一种参与性的社会,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和平等的发展。参与式民主理论对于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社会主义民主应当从社会基层开始,从与公民紧密相关的公共生活开始参与决策,逐渐培养公民的民主素养和能力,形成一种参与性氛围,进而上升到国家层次的民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8.
陈尧 《唯实》2003,(9):62-66
历史上,政治体系实现政治稳定的方式各种各样,诸如暴力控制、组织控制、以经济发展推动政治稳定、民主稳定体制等.但是,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阶级或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阶级,是政治体系赖以获得支持的真正基础,也是政治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任何政治体系要实现长期的政治稳定,就必须依靠社会的主导阶级.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在经济繁荣背后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正在削弱政治体系所赖以支持的社会阶级基础,这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政治不稳定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29.
20世纪最重要的民主思想家之一麦克弗森总结了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出现的三种民主模式即保护式民主、发展式民主、均衡民主之后,指出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的根本缺陷在于资本主义社会所赖以存在的道德基础——占有性个人主义。继而,麦克弗森倡导一种参与式的民主模式,主张将代议制民主、竞争性政党制度与民众的直接参与结合起来,将直接民主广泛运用于政治、社会和经济领域。在他看来,只有这样一种政治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民主的最大价值。但是,麦克弗森没有提出一种政治改革的实践主张,因而其理论具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30.
民主巩固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从维持到深化的长期过程,这一过程包括防止民主中断、避免民主遭到腐蚀、完成民主建设、深化民主等阶段。在民主巩固过程中,不同的战略安排、次序选择,决定了不同国家民主巩固的道路及其结果存在巨大的差异。新兴民主国家必须解决面临的转型问题、情境问题和体制问题,对这些问题作出战略安排,努力消除民主发展中遇到的不利条件,才能真正实现民主的巩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