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法律   9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陈忆九 《法医学杂志》2014,30(5):360-366
尸体解剖是法医学传统的、经典的技术手段,但由于需破坏尸体,尸体解剖有时会遭到抵制和排斥。虚拟解剖技术为法医学检验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检验途径,可客观准确地反映骨折、软组织损伤、创道、器官损伤等,为法医学鉴定实践提供直观有力的证据。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从虚拟解剖在法医损伤鉴定、机械性窒息、溺死、高低温死亡、疾病诊断及其在法医有限元损伤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阐述了这一新的法医学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2.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吴某,男,7岁,某日下午于玩耍时突然昏倒,后送卫生院抢救无效死亡。该男童既往曾因"面瘫"症状至医院就诊,行药物及针灸治疗效果不佳。1.2尸体检验尸表检查:全身体表未见明显损伤。尸体解剖:全脑质量1 394 g,肉眼观脑组织表面呈水肿状,蛛网膜下腔未见出血,右脑桥小脑角处见一白色球形肿物,双侧小脑扁桃体处见明显压迹,左侧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建立完整的下肢有限元模型,探讨碾压及撞击情况下下肢的损伤机制,并利用此模型对一例真实交通事故中损伤下肢进行有限元分析.方法 基于交通事故受害者下肢完整的CT扫描图片,利用Mimics重建下肢长骨、髌骨、半月板、膝关节韧带以及软组织几何模型,利用结构化网格生成方法划分模型,并根据文献材料属性确定各部分的材料参数.通过长骨、大腿及小腿的三点弯曲模拟试验与文献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用轮胎模型分别以低、中、高的速度碾压大腿中段,及撞击大腿下段和股骨上段.通过碾压与撞击的模拟对比,得出下肢不同损伤的损伤机制,通过与真实交通事故中损伤下肢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该案例的损伤过程.结果 建立了一例完整的下肢有限元模型,主要以六面体网格进行单元划分.验证实验中,模型的接触力峰值,最大弯矩值以及弯矩曲线与文献报道的试验数据吻合.在轮胎碾压情况下,长骨可形成节段性骨折,股骨的骨折形态与案例中的骨折形态一致.结论 有限元模型及分析方法能应用于法医学损伤机制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54.
目的以真实案例为基础,研究汽车碰撞事故中,不同机动车车型、不同交通方式等因素造成车外人员撞击伤的特征。方法选取上海地区发生的汽车与车外人员碰撞事故案例200例,通过对事故中的人、车等检验对比,分析车外人员撞击伤的特点。结果车外人员撞击伤主要出现在下肢,其次为胸部和头部;行人(含推车人)撞击伤出现频次与骑车人(含自行车或摩托车后座乘员)无明显差异;小轿车和小客车事故中撞击伤多见于下肢,大客车多见于胸部;车外人员被撞击后发生抛甩频率随车速的加大而增高,且通过车体痕迹检验,人体与车辆挡风玻璃发生(二次)撞击伤匹配程度最高。结论分析汽车与车外人员碰撞事故人体撞击伤特点,对于交通伤法医学鉴定及深化交通伤机制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5.
颅脑损伤是法医学鉴定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颅脑损伤生物力学分析存在技术手段陈旧、分析数据模糊等问题。基于影像学的虚拟解剖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技术具有非侵入、细节还原充分和力学数据准确等优点,在颅脑损伤生物力学分析中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可提高鉴定证据客观性,推动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6.
本文综述了儿童颅脑损伤生物力学研究中大脑、颅骨、颅缝及硬脑膜等颅脑材料属性参数检测及儿童颅脑有限元模型构建研究进展,分析目前已建立的儿童颅脑有限元模型的不足,提出应加强儿童颅脑材料属性参数检测研究,建立相关数据库,为建立精准的儿童颅脑有限元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技术检测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的可行性,建立检测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的方法。方法用黄铜、紫铜、铝、铁电极材料以220V交流电电击家兔后肢,ICP-MS对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黄铜电击组皮肤中的Cr、Ni、Cu、Zn、Pb含量升高(P0.05),紫铜电击组皮肤中的Cr、Cu、Pb含量升高(P0.05),铝电击组皮肤中的Al、Cr、Mn、Co、Ni、Cu、Pb含量升高(P0.05),铁电击组皮肤中的Cr、Mn、Fe、Ni含量升高(P0.05)。不同电极材料电击后皮肤中元素种类及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ICP-MS可作为检测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的有效方法,且可应用于触电材料的推断。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术(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不同病理变化阶段的心肌梗死组织进行光谱分析,以实现对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方法 以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结果 为参考依据,采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组左心室前壁的早期缺血心肌、坏死心肌、心肌纤维化组织以及正常对照组心肌的FTIR数据,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对照心肌、早期缺血心肌和坏死心肌的平均归一化光谱较为相似,但平均二阶导数光谱存在较大差异,早期缺血心肌中各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峰强度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心肌,坏死心肌α-螺旋的峰强度最低。心肌纤维化组织平均归一化光谱的酰胺Ⅰ和酰胺Ⅱ峰位明显向高波数方向移动,酰胺Ⅱ和酰胺Ⅲ的峰强度高于其他各类型心肌,平均二阶导数光谱在1 338、1 284、1 238和1 204 cm-1处峰强度明显增强。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  相似文献   
59.
CT技术在尸体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0年CT首次应用于死后尸体检验以来,不断有学者对其在全身尸体检验中的价值和优势进行探讨。CT用于解剖前的系统检验,对解剖有指导作用,可以与解剖所见互相印证,有时还能弥补解剖检验的不足。本文综述了CT技术在尸体检验中对死因分析、致伤方式推断和个体识别等方面的主要应用价值及其发展趋势,提示CT技术与其他学科联合应用将在法医病理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硅藻自动化识别系统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为应用该系统进行硅藻定量分析提供参考,并对该系统所搭载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验证。方法收集10例水中尸体的器官进行硅藻硝酸消解,利用数字化切片扫描仪将涂片数字化扫描后,使用人工智能硅藻自动化识别系统进行硅藻的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该人工智能硅藻自动化识别系统所搭载的深度学习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达到98.22%,硅藻识别的查准率达到92.45%。结论该人工智能硅藻自动化识别系统实现了硅藻的自动化识别,可用于实际案例中硅藻的辅助检验,并为水中尸体的死因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