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法律   11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农村借贷中的高利贷问题,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复杂问题,需要很好地研究。据我们了解,现阶段农民与集体、农民与农民之间的借贷,多数是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属于高利贷的是少数。尽管如此,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高利贷,是指放债人向借债人索取特別高额利息的一种借贷。高利贷者利欲熏心,专门乘人之危,通过放债榨取他人血汗,有的月息竟高达百  相似文献   
12.
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司法机关办理一切刑事案件,都离不开证据。 证据,按其对案件的主要事实之间的联系,可分为直接证据和  相似文献   
13.
论取保候审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当前取保候审适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取保候审不能财保、人保并用;公安机关对保证金的收取、保管、返还等应实施“一条龙” 的管理,以免影响工作效率;保证金的没收也应视情况而定,或部分没收或全部没收;对没收保证金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但不能提起诉讼;对即将到期的取保候审对象,如有案情复杂,需要补充侦查的,公安机关要求复议复核的情况,可变更强制措施,实施监视居住。文章还论述了要保证公安机关正确行使取保候审权力,需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防止取保候审错用、滥用。  相似文献   
14.
经济犯罪是发生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经济管理领域中严重侵害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行为 ,具有智能性、职业性、欺诈性、贪婪性和腐蚀性。经济犯罪发现难、侦办难、识别难、追赃难 ,单位犯罪、结伙犯罪比例高 ,犯罪的流动性强 ,危害大。要有效地遏制经济犯罪 ,必须提高认识、改变观念 ,充分认识经侦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队伍建设 ,尽快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经侦队伍 ;加大投入 ,解决经费问题 ;立足经侦工作的长远发展 ,加强经侦基础业务建设 ;加强协作配合 ,充分发挥整体作战优势 ;依法打击多类经济犯罪 ,采取有效措施缉捕追逃 ,以确保打击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活动中的诈骗犯罪随之大量增加,五花八门的诈欺行为,名目之多,不胜枚举。其中利用签订经济合同的合法形式,公然骗取公私财物,是诈骗犯罪中最为常见的,已成为困扰企业、破坏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的一大公害。为此,笔者就利用经济合同行骗得逞的原因、处理经济案件的误区、经济纠纷与合同诈骗的区别、减少合同诈骗案件的对策等,谈点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司法机关办理一切刑事案件,都离不开证据。证据,按其对案件的主要事实之间的联系,可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凡是不需要和其他证据相结合,就能证明犯罪事实的,叫做直接证据。凡是需要借助其他证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偷捕、抢夺他人养殖的水产品和偷窃、哄抢渔获物的行政案件时有发生,在执法活动中也存在不同的认识:(1) 第一种意见认为偷捕养殖的水产品与偷窃渔获物是一回事情,都应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3条的规定处罚。第二种意见认为偷捕养殖的水产品与偷窃渔获物虽是一回事,但水产品毕竟不同于其他财物,故不宜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而应适用《渔业法》等渔业法规来调整;第三种意见认为偷捕养殖的水产品与偷窃渔获物,既可按治安法规处理,也可按渔业法观处理,执法主体既可以是渔政部门,也可以是公安部门。笔者认为:争议的解决,首先得搞清养殖的水产品与渔获物能否等同。养殖的水产品,泛指在江河、湖泊、池塘、水库、山塘、滩涂和近海  相似文献   
18.
盗窃的对象,一般来说是摸得着、看得见、携带方便、有使用价值的实物、现金等公私财物。但是,对于电力、煤气、热能、磁能、原子能等无形的能源,能否成为盗窃的对象,在认识上有分歧。在工业发达国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对此展开过讨论,最后达成一致的认识,可以成为盗窃的对象。这一结论是否适合我国国情,值得研究。有人认为无形能源看不见、摸不着,不能携带,所以不能成为盗窃的对象。也有人认为可以成为盗窃的对象,但因法无明文规定,不好处理,还举例说,盗窃电力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未听说过作刑事处分的,像去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