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6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3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5篇
法律   313篇
中国共产党   419篇
中国政治   469篇
政治理论   174篇
综合类   1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党的建设问题历来是党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强调指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现这一次大会确定的任务,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由此可见,党建问题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那么,现阶段党的建设面临着怎样的形势?有什么对策呢? 一、现阶段党建面临的严峻形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党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新鲜经验。但是,必须看到,党的建设也遇到了许多复杂情况,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总结起来,有以下6个方面:  相似文献   
942.
943.
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至今已有120年.那场战争中,身为"老大帝国"的大清惨败给穷兵黩武的"新兴帝国"日本,除了甲午海战水师败绩,在陆上的大清各军各营也鲜有胜绩.不过,在这一片哀鸿之间,名将聂士成、依克唐阿指挥的摩天岭阻击战获得完胜,并凭此胜保全了身后的名城辽阳乃至陪都盛京.直到战争结束,日军都未能跨越摩天岭一步,这是甲午风云中仅见的亮色.  相似文献   
94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新概念,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西部民族地区的美丽乡村,对促进少数民族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与实现各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做好西部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工作,不仅需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狠抓"特色",切实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同时,还需要大力发展乡村绿色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加强生态评估,建立生态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45.
论合同托运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航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国内外立法 ,对中国《海商法》中合同托运人的定义及其应具有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分别做了较详细的论述 ,并提出对《海商法》中合同托运人相关条款的修改和补充建议  相似文献   
946.
"劝耕贷"是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担保的农业信贷担保模式。东至县政府强力推进"劝耕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劝耕贷"运用市场机制,破解了农村金融的难题,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一个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947.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文化的强大惯性力量,构成了以"家国"为网络的血缘乡村社会结构,而血缘村落又以宗族关系为核心力量,建立起了共同的地缘关系,由此形成了宗族大院的民居形态。师家大院,是在师氏家族构成的血缘宗族村落中建立起的大院民居形态,在中国传统伦理制度和封建宗族文化的综合作用下,结合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条件,创造出了血缘宗族纽带中的窑洞民居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948.
韩玉峰 《前进》2012,(8):51-54
右玉人和右玉精神,早已闻名全国。右玉县18任县委书记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的先进事迹更是遐迩皆知。近读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作家谭文峰撰写的“中国右玉县六十年生态建设报告”《风从塞上来》,仍受震撼。通过作者真实的记叙和独到的评述使我走近右玉,感受宝贵而伟大的右玉精神。报告文学《风从塞上来》以强烈的新闻真实性和文学感染力,引导读者,穿越时空,回眸60年来右玉人所走过的艰辛道路,倾听右玉历任县委书记的动人故事,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也引起人们对右玉奇迹、右玉英雄和右玉精神的敬佩和赞颂。  相似文献   
949.
韩瑞波 《求实》2020,(2):76-89,M0005,M0006
乡村治理有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既有研究在探讨如何实现乡村治理有效问题时往往将研究重点置于如何形塑乡村社会中国家与社会、行政与自治的关系,而较少关注到乡村社会内部的组织关系对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影响。基于"行为-组织-治理"的分析框架和苏南YL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在集体理性的驱动下,村级组织公共理性行为和经济理性行为为村集体造就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并构建了"政经不分"的管理体制。但由于该体制下的利益分配主要基于以村籍制度为基础的产权确认,导致村民自治的封闭性和排他性,无法有效回应变化中的乡村治理需求并对乡村治理有效性提出挑战。这时,集体理性导向下的组织理性加速了村级组织结构的重塑与功能分化,实现了农村社区的"政经分离"和乡村治理转型,主要表现为经济组织的职能归位和乡村治理产业化转型、社区组织的结构变迁和乡村治理的服务化转型、多元组织的共建共治与乡村治理的协同化转型,由此探索出一条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理想进路。  相似文献   
950.
王照(1859~1933)字小航号芦中穷士,又号水东,河北省宁河县(今属天津市)人。他曾在戊戌变法运动中扮演过重要角色也是近代拼音文字首倡者、"官话字母"方案的制订人,是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历史风云人物。王照年轻时,就喜览杂书,尤其是喜欢阅读译印的时务诸书让亲族乡人都以为他有"魔气"光绪二十年(1894年),35岁的王照进士及第,翌年,王照赴京入馆,散馆后授礼部主事,其后便积极参与康有为、梁启超主导的变法运动,并投入了帝后两党的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