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法律   56篇
中国政治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1案例案例1某男,46岁,因琐事与他人打斗,在此过程中倒地死亡,旁观者证实双方仅有轻微肢体接触。尸体检验:左乳头下方见5cm×2.5cm表皮剥脱,左肋缘见5cm×0.2cm表皮剥脱,左胸部腋前线处见2cm×1.5 cm皮下出血,左腰部外侧见8 cm×0.3 cm表皮剥脱。胸腹壁肌肉未见出血,胸骨、肋骨均未见骨折。心包腔内充满血液及凝血块,  相似文献   
42.
2001年毕业生就业状况 2001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毕业生115.02万人,其中:专科生49.20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2.78%;本科生58.80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1.12%;毕业研究生7.02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10%。截至目前,毕业生派遣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教育部71所直属高校共有本专科毕业生16.39万人,其中本科生14.92万人,专科生1.47万人,  相似文献   
43.
求职三忌     
求职者进入人才市场进行双向选择,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但由于进入市场的心态各异,求职行为有别,效果也就大不相同。面对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不少求职者由于缺乏经验,往往步入误区,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总结这方面的教训,大有裨益。笔者认为求职必须谨记“三忌”。  相似文献   
44.
想念朋友     
周末的午后,我和薇蓬着头发坐在她家的客厅里看电视。广告里吴小莉清新饱满的额头一闪而过,而后我们看见了余秋雨,微微发福的腰身在欧洲一块空旷的草地上闪来闪去,间或发出孩童那样天真的欢呼。  相似文献   
45.
一些社会学家提出“模糊青年”的概念,用它来描述那些能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因而在事业上左右逢源的年轻人。“模糊”一词来自自动化程度高、性能极为敏感的模糊电器的启发,意为主动适应、善于调整。如模糊智能洗衣机,能根据衣物的面料、质地、重量等,自动地调节用水量、水流速度和运行程序等,以达到高效节能地完成任务的目的。与此相类似,模糊青年的特点是:有强烈的位置感,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以位置的要求塑造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46.
忠告新人     
刚从高校毕业的小李虽专业和学习成绩都不错,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难免受到挫折.经过几番拼搏努力,终于被一家大公司招聘,迈出了成功之路的第一步。但万没想到,试用期未满他就被“炒”了鱿鱼,刚找到的一份理想工作就这样轻易地丢失了,让人感到惋惜。像小李这样在试用期内就被“炒”的遭遇并不鲜见。很多毕业生由于刚出校门步入社会,缺乏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7.
在去人才市场之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进行了精心的“包装”,不少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求职自荐材料上。有的人在材料封面上打上了自己欣赏的格言,有的女同学别出心裁地将自己半边脸的照片扫描到了封面上。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学生甚至同时携带几种不同“版本”的自荐材料,准备对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区别对待”。而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想一下子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  相似文献   
48.
马开军 《法医学杂志》2001,17(2):119-120
因诉讼或破案常需对已埋葬的尸体挖出进行法医学检验。随着殡葬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尸体火化率越来越高,尸体发掘(开棺验尸)检验已不多见,特别在南方经济发达的地区则更为少见。笔者就检案中所遇 1例开棺后认定为外伤后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9.
正1案例王某,男,21岁,因"发热、头痛、冷汗"到某诊所进行治疗,在输液过程中突然死亡。家属提出可能因输液导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申请进行尸体解剖。尸体检验:全身体表未见损伤,颅骨、胸肋骨及四肢长骨等未见骨折,脑、心、肺、肝、脾等重要器官未见损伤。全脑质量1550g,肉眼观表面光滑,水肿明显,蛛网膜下腔未见出血,切面见两侧脑室扩张,小脑蚓部见大小为5.0 cm×4.5 cm×3.0 cm瘤样组织伴出血,第四脑室少量出血。镜下脑组织轻度自溶,水肿明显。  相似文献   
50.
个体识别是法庭科学实践的研究热点之一,通常依据具有个体唯一性的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DNA等)比对结果进行判别。随着视频图像侦查相关案件数量的剧增,基于宏观比对面部表观生物特征进行个体识别的技术需求日益增长。目前,由于计算机3D建模及3D叠加比对技术的引入,基于宏观比对面部表观生物特征的个体识别方法取得了可观进展。本文综述了基于宏观比对面部表观生物特征进行个体识别的不同方法,对其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