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法律   56篇
中国政治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正1案例1.1病史摘要某男,28岁,学生,某日喝了宿舍饮水机里的水,1 h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十余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出现寒战,体温升高至39.7℃。急诊查血常规:血小板366×109/L,白细胞12.84×109/L,中性粒细胞78.5%,拟诊"急性胃肠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呕吐症状好转,体温37.4℃,诉中上腹不适。次日血常规:血小板126×109/L,白细胞13.85×109/L,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52.
1 案例 案例1:某年冬天,某6岁男孩晚饭后独自一人外出大便,约半小时后仍未回。父母亲便外出寻找。发现其死在距家宅100m左右的空旷地上。遂报案。 现场:位于某市小村庄内。村庄约有40多户人家,多数房屋属单院平房,且各宅院之间距离不一。距死者家最近的宅院约有200m。当日天气寒冷。  相似文献   
53.
董利民  马开军 《法医学杂志》2005,21(4):I0014-I0015
1案例案例1:某日在一田间小河发现一浮于水面的约20岁男性尸体。死者腰腹系一条棉绳,于腹侧系一死结,棉绳的另一端系在一辆自行车上。在勘查现场时不断有苍蝇飞来,叮食腐败血水后大批死亡。尸体检验:死者身长为174cm,衣着完好。尸体高度腐败,巨人观。面部未见损伤,口唇粘膜无破损出血,齿无松动。头皮及颈部无损伤。解剖见头皮下无血肿,颅骨无骨折。舌骨无骨折,气管、支气管内有大量泥沙。双手及双足白皱形成,部分脱落,均无损伤。解剖见胸腹腔器官腐败、无损伤,两肺高度水气肿,胃内有约400mL内容物,为米饭粒、菜叶等糊状物。化验:取死者胃组…  相似文献   
54.
胰腺挫伤致抑制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案例1.1案情某男19岁。某日放学回家时被多人打击头部及腹部突然面色苍白、昏厥,10min后发现死亡。1.2尸检情况尸体于死后18h进行检验。死者衣着冬装。尸斑暗紫红色,两眼睑结膜充血,十指末端发绀。右额颞部散在头皮下出血,右颞顶5cm×5cm头皮下血肿,其上有2.5cm×2cm近圆形擦伤,左枕部2cm×1.5cm头皮下血肿,顶枕部4cm×3cm片状皮下出血。解剖见右颞肌出血,硬脑膜外、下未见出血,顶部大脑镰处硬脑膜4cm×3cm出血,脑底脑脊液清亮,脑组织轻度肿胀,颅骨未见骨折。颈胸腹部皮下、肌群未见出血,胸腔无异常,心脏充血状。腹腔内大网膜游走至左上腹…  相似文献   
55.
俞定洋  马开军 《法医学杂志》2006,22(3):F0003-F0003
1案例案情摘要:6月10日21时许,某男,42岁,因琐事于他人发生纠纷进而扭打倒地后死亡。尸体检验:身长180cm,体质量85kg。上身赤裸,下身穿长裤,其前侧有从上向下方向的溅落血迹(经鉴定系死者的)。尸斑、尸僵均不明显。两眼角膜清晰,瞳孔散大等圆,球、睑结合膜淤血,未检见出血点;口  相似文献   
56.
在法医学实践中,咬痕常为攻击和自卫行为的反映,因其具有明显且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性,对行为人的认定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借助三维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鉴定1例咬痕。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肋软骨横切面的大体形态学变化与年龄的相关性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通过对86例实际案例尸体(尸块)的解剖检验,对肋软骨进行横行切断,并对其横切面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检验。结果肋软骨横切面的大体形态学特征在颜色、结构和质地等方面随年龄的增长出现规律性的改变,这种变化受性别的影响较小。结论肋软骨横切面的大体形态变化与年龄具有很好相关性,可用于现场快速分析推断死者的年龄。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不同死因下大鼠心肌内多种RNA相对表达量随死亡时间(PMI)的变化。方法建立断颈死、窒息死和失血性休克死大鼠模型,提取心肌中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dehydrogenase,GAPDH),β-肌动蛋白(β-actin)、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肿瘤坏死因子-d(tumornecrosisfactor-d,TNF-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tuRNA以及U6微核RNAfU6sreallnuclearRNA。U6snRNA)的循环阈值,观察各指标相对表达量随PMI的变化情况。结果U6snRNA表达稳定,可作为内对照。在死亡早期,CAPDH、HIF-1、iNOS、TNF-d和IL-6的相对表达量在窒息组和失血性休克组比断颈组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而β-actin在3个组皆呈现相对表达量下降趋势。在死亡晚期,随着RNA的不断降解,相对表达量持续下降。结论死后各RNA相对表达量的特征性变化可为不同死因下的PMI推断提供-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大鼠皮肤内β-肌动蛋白(β-actin)、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18S核糖体RNA(18S ribosomal RNA,18S rRNA)、5S核糖体RNA(5S ribosomal RNA,5S rRNA)以及微小RNA-203(microRNA-203,miR-203)这5种RNA指标在不同温度下的表达水平与死亡时间(PMI)的相关性。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处死后分别置于4℃、15℃和35℃的环境中,于死后0~120h内11个时间点取大鼠腹部皮肤。抽提皮肤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种RNA表达水平。运用geNorm软件选取合适内参后,利用GraphPad软件对内参标准化的RNA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5S rRNA和miR-203作为内参最合适。在4℃和15℃温度组中,β-actin和GAPDH的表达量变化与PMI线性关系良好。在35℃下,β-actin和GAPDH与PMI呈现S形曲线关系。而18S rRNA只在15℃和35℃温度组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结论皮肤组织比较适合作为提取RNA的检材,其中β-actin和GAPDH表达水平与PMI相关性良好,有望成为推测PMI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0.
1案例资料 简要案情 某男,20岁,因精神发育迟滞长期住于当地养老院,并有长期卧床史.某日晚突然出现行为狂躁,坐立不安,言语不清,喷射状呕吐.该院以精神病发作为由,用绳索将其捆绑并固定于床上.次日上午10时许其母来院探望时发现其呼吸急促,并有呕吐,后经120抢救无效死亡. 尸体检验 全身见散在出血性淤斑,右颜面、右颈部及两膝前见局灶性表皮剥脱,躯干及四肢多处条状表皮剥脱及皮内、皮下出血.臀部见新旧不一的皮肤破损.头皮及帽状腱膜下均未见出血,双侧颞肌未见出血,颅盖骨未见骨折,脑组织表面有黄白色液体溢出,硬脑膜外、硬脑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均未见出血.全脑重1430g,脑组织严重水肿,双侧小脑扁桃体疝及海马钩回疝形成,大脑表面见弥漫性灰黄色脓性渗出物,以右侧为著,部分区域被渗出物覆盖,脑组织未见挫伤、出血,颅底无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