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和精神指的是通过"致中和"的中庸之道达到消除任何片面性而保持整体性的一种文化精神,而分析精神指的是对事物进行精确分析乃至对文化整体进行分化、分拆从而导致裂变、冲突的文化精神。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表现在中西文化的各个领域。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及其文明战争预言,是西方二元对立思维的产物,而要免除文明战争,就要将视野转向推崇二元中和的中国文化,以彼此兼容、取长补短的和合姿态而不是对立姿态来看待其他文化。  相似文献   
22.
如何抓好重大题材报道,进一步提高城市党报新闻宣传的影响力、亲和力、感染力?乃是当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同日报社重大题材报道组从2010年4月运行以来,至今年元月上旬共抓出重大题材稿件19篇,在大同  相似文献   
23.
马克思、恩格斯终生都没有使用“人类学”的概念,因而今天的学者说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就很不符合学术规范。人类学以研究神话而著称,马克思研究神话最著名的论断恰恰不在晚年的《人类学笔记》中,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而且马克思审视古代社会的那种一视同仁的研究方法倒是抹平了研究原始人用人类学而研究文明人用社会学的差异性对待。更进一步说,马克思根本就不存在背离“唯物史观”的“人类学转向”,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摩尔根古代史笔记的基础上,写作了具有人类学色彩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认为摩尔根以自己的方式发现了“唯物史观”,就驳斥了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背离之说。  相似文献   
24.
中国文化是以儒道为主导的,尤其是儒家的伦理,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国文学的世俗性特征第一就是伦理文学,以及由伦理延伸出来的政治文学;第二是在田园山水中寄托情思乃至消融自己的自然文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的这种世俗性特征,即使到了所谓“全盘西化”的现代,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25.
生活审美化的追求首先就是将审美注入日常生活,而马克思恩格斯所写的论著行文中充满艺术性的文采与浓郁的诗意。更重要的是,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的第一需要作为共产主义理想,就是劳动不再是异化劳动而是充满了审美愉悦。然而,同是审美的人生观,马克思恩格斯的审美人生观不同于庄子与尼采的审美人生观,庄子之审美人生观的消极被动是与农业文明相联系的,尼采之审美人生观的强力意志是与工业社会的竞争相联系的,而马克思恩格斯的审美人生观则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即以审美代替竞争成为社会发展的车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