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122篇
中国共产党   143篇
中国政治   174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6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1953年10月初,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受中央委托,率领工作组到南方各省就农村合作化运动进行考察指导。随行人员有邓子恢夫人陈兰、农工部二处(互助合作处)处长李友九、我的父亲鲁亚夫(邓子恢秘书)以及警卫员于汝亮等。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央提出的政策  相似文献   
502.
初识理事温骧是在2010年6月,当时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应黑龙江省政府邀请,组织部分海内外企业界人士赴哈尔滨参加第二十一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温骧作为中国统促会企业界理事也在其中。  相似文献   
503.
鲁子花 《支部生活》2011,(12):33-33
“教育寄托着民族贫困地区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只有让民族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才能使深山峡谷中的更多孩子‘走出去’,才会带来脱贫致富的曙光。”民族贫闲地区的教育问题让来自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从事小学教学8年多的基层教师,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罗玉兰非常牵挂。  相似文献   
504.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它寄托着亿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强国必先强教.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这一切成就,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505.
民众认为不杀犯罪人药家鑫、李昌奎不足以平民愤,许多刑法学者和法官则认为两人都有自首情节,根据自首可以从宽原则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精神应予以免死,但两被告人的最终命运都是死刑立即执行。深究之,这源于自首可以从宽是"可以"而并非"应当",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并非唯"宽"马首是瞻而需"宽严并济","少杀、慎杀"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刑事政策背后的逻辑并非"不杀"。综合考量两人实施犯罪的手段残忍、性质恶劣、主观恶性极大、动机卑劣、社会危害极其严重,因而虽有自首情节还不足以免死。  相似文献   
506.
李化民  孟志远  鲁建民 《前进》2012,(10):36-37
曾几何时,村庄的大街小巷泥泞难行,制约着经济发展,愁煞祖祖辈辈的乡下人.曲沃县南常村的常克智老汉,去年秋天就因阴雨连绵,乡村道路不畅,眼巴巴地看着葡萄卖不出去烂掉在果园,损失两万多元而伤心落泪…… 今年却不同了,村里的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前来收购葡萄的外地商贩来了一拨又一拨.果园丰收在望,老汉喜上眉梢.  相似文献   
507.
诈骗罪中的被害人过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诈骗罪既遂的根本原因在于被害人因疏忽陷入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而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疏忽刑法无法给予评价,这是匿名社会必然付出的交往成本。但是,在充满风险且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以及刑法资源有限的情状下,对诈骗罪中有过错的被害人提出谨慎义务并非义务加担,而是防止自我法益损害最有效的手段。当然,为防止被害人二次受害,应将被害人违反谨慎义务的区域限定在极端型、违法型和怀疑型这三种类型范畴,才能认定诈骗罪中的被害人存在过错。  相似文献   
508.
浅析规范高职院校编外用工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高职学院的编外用工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解决问题了的对策和建议,为完善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办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09.
第一次见到赵守箴会长,是2009年11月。当时,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台湾会馆、福州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组织两岸书画家在福州镇海楼开展书画联谊交流活动。他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而且又让人感到亲切,无论是活动的组织接待还是笔会时的挥毫泼墨,总是面带着微笑。不过,最让人感动的还是他对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矢志不渝的追求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510.
北京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求助,老太太的儿子不太争气,天天回家要钱,还明目张胆地放话:“你看李磊杀了他一家人吗?把我逼急了,我也把你们都杀了!”“老太太的儿子明显受到了大兴灭门案的影响,只是没有付诸行动罢了。”李玫瑾说,在某些方面,犯罪也“传染”,会有不良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