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1.
中国传统集团文化形态以人性本善的"礼"为核心派生出"以善抑恶"的善正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伦理,内涵着德治精神的设定身份、分别等级、增进和谐的"亲合"性正义价值取向。而西方经济文化形态则以人性本恶的"法"为核心演绎出"以恶抑恶"、"以恶增善"的法正义和谐社会制度伦理,它内涵着契约和法治精神的设定主体、分别物权、公平转让和各得其所的"分构"性正义价值取向。从历史进程看,一个社会中集团文化和经济文化只有平衡协调发展,使集团原则和经济原则处于均衡状态,把对个人利益的驱动放在尊重集团原则维持秩序的基础之上,才会使社会和谐的秩序文化真正繁荣起来。  相似文献   
12.
历史虚无主义借助智媒时代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与新兴的网络媒介传播形式,表现出庸俗化解构历史、娱乐化包装历史、表象化重构历史的形态,呈现出更加隐匿化和生活化的软性传播特点。然而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减弱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歪曲、对历史自信的消解、对青年成长发展的危害。因此,智媒时代仍需从网络受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网络监管三个方面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软性传播的辨析与应对。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共进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广大人民和谐人格塑造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社会主义和谐人格理当包括与胡锦涛同志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特征相适应的具体规定性,即: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知识、能力和价值取向,公平正义观及其实践能力,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诚信友爱的理念和履行,促进社会充满活力的“四个尊重”的品行,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超循环理念和价值追求。我们必须也可以按照疏解—升华、内化—外化的路径塑造广大人民的社会主义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14.
黄志斌 《传承》2013,(12):114-116
中越两国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土相邻,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两国的合同法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各自特点。通过比较两国合同效力认定比较研究,有助于减少贸易纠纷,促进两国经济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志斌 《传承》2014,(12):129-131
中越两国的合同法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通过比较两国合同违约责任的异同,借鉴越南合同法的合理之处,研究总结实践对策,对减少贸易纠纷,促进两国经济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反倾销,温州行业协会挑大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打火机反倾销的胜诉,是中国行业协会组织中小企业积极应诉的第一例,充分体现了加入WTO后,出现了很多政府难管、企业难办的矛盾和问题,行业协会能在其中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个人的一生都不光要和别人打交道,而且要和群体打交道。所谓群体,就是持续地进行相互作用与共同活动的许多个人结合而成的有机体。人与社会的关系可以说就是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个人只有在群体中才能从生物的人变成社会的人,进而发展为有成就的人;群体也只有借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传统发展理念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它是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整体主义哲学观,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辩证统一,成为引领和谐的思想之魂。在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尝试性地从目标、环境、传播、学科等层面探究两种精神融合的具体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志斌 《传承》2009,(12):12-13
高校目前普遍实行学分制和大类招生的模式,这给高校学生党建尤其是学生班级党支部建设提出新的课题。要创新思想观念,创新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吸引力,构建开拓型班级党支部。学无止境,培育学习型班级党支部;贵在慎独,打造自我管理型班级党支部;突出实践,锤炼务实型班级党支部;构建和谐,营造互助型的班级党支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