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47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格罗索教授所著《罗马法史》的中译本于15年前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颇受中国读者的欢迎,在随后的几年中多次加印。1994年的中译本在书店里早己见不到了。现在,译者根据原著并且参考近若干年来出版的罗马法文献的规范化表述或新近译法,对1994年的中译本进行了文字上的校订。  相似文献   
42.
43.
在中央加大反腐工作力度的背景下,针对经济犯罪案件和腐败犯罪案件的境外追逃追赃也掀起了高潮.从长远来看,境外追逃追赃需要从制度上和源头上解决深层次的法律问题,建立起一系列有助于预防工作和国际合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4.
黄风 《中国法律》2007,(1):40-42,108-110
随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缔结,追缴被非法转移到国外的资产已成为世界各国日益关注的法律问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总结各国立法与实践中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艰难而耐心的磋商,就建立和完善资产追回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要求;这些要求在中国的法律制度中有的易于实现,有的则遇到困难,需要以改革的精神弥补有关的欠缺。  相似文献   
45.
联合国安理会金融制裁措施的执行需要有专门的国内立法予以保障。我国目前是采用外交部下发通知的形式启动安理会金融制裁措施的执行程序,但是,这种“通知”不具有法规的拘束力;此外,仅以外交部公函的形式向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出执行安理会金融制裁决议的指示是力度不够的,不足以使我国重大的外交决策在特别行政区产生普遍的和公开的约束力。因此,笔者建议采用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的方式将我国所支持的联合国安理会金融制裁措施转换为国内法律规范并通过上述立法活动在我国建立起法定冻结(扣押)制度。  相似文献   
46.
从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加条约利用率的角度讲,我国应当鼓励更多的办案机关或其上级主管机关自行准备和起草刑事司法协助请求书;同时,刑事司法协助中央机关和其他联系机关应发挥其专业优势,加强对办案机关在准备和起草请求书方面的技术指导。协助请求应根据具体协助活动的特点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被请求国对该请求的可接受性进行审查并使自己的协助活动符合我国办案机关的要求。  相似文献   
47.
对于已经逃往境外的人员,刑事政策应当着眼干消除在引渡、遣返或者移交方面存在的法律困难或障碍,只要他们自愿接受遣返的行为在主观上反映出其悔罪态度并且在客观上导致境外相关审查程序的终止、简化或者提前完成,即应认定具备"自动投案"的条件.不宜将有关人员在外国是否被采取强制措施或者被提起强制性法律程序作为区分自首的界限.  相似文献   
48.
在特别刑事没收程序中,被指控的犯罪事实以及没收程序所针对的财产是两个客观存在,检控机关的责任在于证明这两个客观存在之间有着因果关系,或者证明有关财产属于应予追缴的犯罪所得或犯罪工具。特别刑事没收程序不应当以调查被告人是否有罪或者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为中心。针对有关财产提出权利主张的第三人应当重点证明自己不知晓或者根据具体情形不可能认为其知晓有关财产来源于违法犯罪活动,并且在接受有关财产的转让时支付了合理对价。法官在审理没收申请时应当像在民事审判中一样享有较宽的裁量权,有权根据"或然性权衡"证据标准,仅仅为了资产追缴的目的,就犯罪事实是否成立、被告人是否从犯罪中获利等实体问题作出裁断。  相似文献   
49.
通过民事诉讼从国外追回资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缔结,追缴被非法转移到国外的资产已成为世界各国日益关注的法律问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五章在总结各国立法与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追回资产的法律手段划分为两大类,即:“直接追回财产的措施”和“通过没收事宜的国际合作追回资产的机制”。  相似文献   
50.
区际逮捕令制度是为我国四法域相互协助追捕和遣返在逃人员而构建的一种特殊的刑事司法合作制度,该制度应当以四法域相互承认和维护司法权为其特定基础,并充分体现平等协商和程序上简捷高效原则。区际逮捕令只适用于四法域共同拟定的犯罪清单所列举的犯罪行为,针对的是可能在我国四法域范围内潜逃、藏匿或者居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判刑人。该区际逮捕令应当由各法域具备特定资格和权威的机关按照共同确定的条件和程式签发和认可,并应当在各法域均具有相同的执行效力。我国区际逮捕令制度需要注意对某些国际刑事合作规则加以必要的借鉴、变通或者采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