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法律   9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 案例 1.1 案例1 李某,男,34岁,某年8月21日醉酒后与姜某发生争执,姜某摔坐在地时肘击李某左膝部,后继续互相厮打直至李某倒地不能站起.李某自感左膝关节疼痛且活动不利,被他人护送至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12.
骶尾部损伤在临床上及法医学鉴定中均较常见,对骶尾部骨折及脱位的诊断主要靠影像学资料。但骶尾骨作为人体退化器官,个体差异较大,在影像学上对骶尾骨变异与骶尾骨骨折及脱位的鉴别点较难区分。笔者通过对法医案检中遇到的两例骶尾部损伤鉴定案例的分析,对骶尾骨变异的类型、特点及其与骶尾部骨折与脱位的鉴别点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正常人不同刺激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PRVEPs)的特点及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对30名(60眼)正常视功能的受试者分别进行全屏刺激野、中心刺激野及周边刺激野刺激,记录并分析PRVEPs的潜伏期与波幅。结果正常人左、右眼之间PRVEPs各波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中心刺激野PRVEPs中N1波的出现率为36.77%外,各波在不同刺激野PRVEPs的出现率为100%。全屏刺激野与周边刺激野N1波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波潜伏期及波幅在三种不同刺激野PRVEPs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不同刺激野的PRVEPs.可对视网膜不同区域的功能状态进行客观评定,并可以用于对受试者是否存在伪装或夸大视野缺损的评定。  相似文献   
14.
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法医学鉴定中常见的案例,但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情况下均为慢性退行性变,当其在外力作用下即表现出临床症状及体征,如何区分间盘突出与外伤的关系是临床法医学鉴定的难点。本文从椎间盘的解剖生理特点、间盘突出的诱因及法医学鉴定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