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3篇
法律   266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53篇
综合类   38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新时期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队伍建设是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础。当前,在党建科学化的目标要求下,必须完善师资队伍教育网络,改进教育理念,形成教师专业研究基础上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制度框架,推进团队学习和系统思维。同时,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符合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2.
A construct is a phenomenon of theoretical interest, and is divided into reflective construct and formative construct.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is a constructive or reflective construct, and there is some consensus among the academic circles that the first order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is reflective.But there is a debate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two order construc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predictive ability and the degree of fit of the "first order reflective and second order reflective" conception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re higher than the "first order reflective and second order formative".The dir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nd its first-order potential variables in the context of grassroots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China is from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to first-order potential variables, and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should be defined as a "first-order reflective second-order reflective" construct. In the future, researcher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should carefully consider the nature of the constructs of public management and the effect of the nature of the constructs on the model.  相似文献   
163.
犯罪圈的设定必须从犯罪的内在规定性和刑罚的特性两个层面予以考量:犯罪的内在规定性决定了犯罪化的实质标准是行为侵犯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刑罚的特性决定了其适用范围必须综合考虑刑罚的"残缺不全"特征及其适用的可行性要求。根据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就侵犯了公民的基本人权。由于其他制裁措施调控的失效,刑罚"迫不得已"地介入对公民个人信息的调整。从理性的深度进行反思,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立法具有合理性的一面,但在犯罪构成要件的规定上也有亟需澄清和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64.
目的探讨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在责任能力评定中的扩展运用价值。方法采用DCRRS(内容包括现实作案动机,先兆,诱因,时间、地点、对象、工具选择,作案时情绪反应,作案后各种行为表现,生活自理能力、工作学习能力、自知力、现实检验能力损害和自我控制能力等)对108例符合要求的患者进行评定并与专家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CRRS各条目间及其与总量表分间的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145~0.944,P〈0.001),分半信度为0.868。根据DCRRS参考划界分分组,无、限定和完全责任能力3组间及两两间量表总分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DCRRS与专家鉴定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958,P〈0.001),经判别方程回代具有较高的正确率(97.2%)。结论DCRRS的信效度良好,可作为辅助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65.
宏观调控法若干基本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法学界的研究热点.由于宏观调控源于经济学概念,宏观调控法的研究径路自然与宏观调控经济学认识密切关联.只有对宏观调控概念进行经济学解析,才能在此基础上合理解答宏观调控法的概念、体系、价值取向、法律责任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6.
基于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现状,印度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制度有其独有特点。比较而言,我国和印度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都缺乏适当的法律框架。对此,印度已经开始了统一立法保护商业秘密的尝试。我国应加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尽快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法,统一保护标准、保护内容、保护手段,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地位提供"燃料"。  相似文献   
167.
Yang L  Cai JF  Lan LM  Jiang Y  Li X  Li JB  Dai ZH  Peng X 《法医学杂志》2010,26(4):253-256
目的研究石家庄地区常见嗜尸性昆虫种类及其群落演替。方法观察法研究2007—2009年夏秋季放置在同一地点的9只家兔尸体上常见嗜尸性昆虫的种群演替。结果该地区家兔尸体上出现常见双翅目3科4属9种,主要有蝇科的家蝇、厩腐蝇、开普黑蝇、厚环黑蝇;丽蝇科的丝光绿蝇、大头金蝇,麻蝇科的棕尾别麻蝇、肥须亚麻蝇、黑尾黑麻蝇。鞘翅目5科11种,主要有埋葬甲科的大黑葬甲、Silpha carinata(Herbst)、大负葬甲、Ptomascopus morio(Kraatz)、双色葬甲;蜣螂科的金龟子;步甲科的毛婪步甲和蠋步甲;拟步甲科的细土潜;隐翅甲科的大黑隐翅虫、小隐翅虫。膜翅目2科2种,蚁科的路舍蚁;胡蜂科的墨胸胡蜂。结论该地区嗜尸性蝇类群落演替明显,嗜尸性昆虫有地域特征。研究结果可作为石家庄地区对尸体进行死亡时间推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8.
目的 定量测定人体外伤性癫痫灶中泛素(ubiquitin,Ub)和泛素激活酶(ubiquitin-activating enzyme,UbE1)的表达,研究泛素蛋白酶体系在外伤性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探索其在PTE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分别收集颅脑外伤致癫痫患者脑癫痫灶组织(外伤性癫痫组)、非颅脑外伤性癫痫灶组织(非外伤性癫痫组)和交通事故死亡者正常脑组织(非癫痫组)各15例,应用RT-PCR、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3组中Ub和UbE1的含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RTPCR、Western印迹技术测定显示Ub和UbE1的mRNA和蛋白质在3组中含量为外伤性癫痫组>非外伤性癫痫组>非癫痫组,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b和UbE1在癫痫灶组织中表达增加,且在外伤性癫痫灶组织中增加最为明显.推断泛素蛋白酶体系的活化是PTE神经元病理改变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9.
司法实践中,对于接受或放弃遗赠表示的相对方有不同的理解和适用。在分析现有法律规定之不足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理论,对接受或放弃遗赠中相对方的确定、意思表示的生效和形式要件等问题给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0.
越南是东盟重要的成员国之一,自古以来,其法律制度一直受到中国法律文化的影响,但由于国情的差异。越南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特点,形式上结构严谨、体例科学,内容上考虑全面、与时俱进。作为邻邦,越南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的某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以促进我国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