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54篇
  免费   3755篇
  国内免费   44篇
各国政治   5048篇
工人农民   3333篇
世界政治   679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560篇
法律   42150篇
中国共产党   1869篇
中国政治   5160篇
政治理论   22101篇
综合类   6339篇
  2022年   400篇
  2021年   822篇
  2020年   1592篇
  2019年   1664篇
  2018年   1892篇
  2017年   2329篇
  2016年   2384篇
  2015年   2266篇
  2014年   2653篇
  2013年   11397篇
  2012年   2749篇
  2011年   3399篇
  2010年   3730篇
  2009年   3998篇
  2008年   3634篇
  2007年   4002篇
  2006年   4234篇
  2005年   3679篇
  2004年   2540篇
  2003年   2271篇
  2002年   2457篇
  2001年   2683篇
  2000年   1990篇
  1999年   1652篇
  1998年   1248篇
  1997年   1082篇
  1996年   1048篇
  1995年   1020篇
  1994年   1026篇
  1993年   1036篇
  1992年   1188篇
  1991年   1208篇
  1990年   1163篇
  1989年   1145篇
  1988年   1140篇
  1987年   1126篇
  1986年   1175篇
  1985年   1191篇
  1984年   1076篇
  1983年   1078篇
  1982年   933篇
  1981年   877篇
  1980年   704篇
  1979年   806篇
  1978年   629篇
  1977年   562篇
  1976年   514篇
  1975年   453篇
  1974年   478篇
  1973年   46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鲁篱  万江 《法律科学》2007,25(6):66-75
房居事关民生,中央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政策,仍无法控制房价的飞涨.需求和供给能解释大部分高房价,但仍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央政策的失效.高房价是一系列主体的行为所导致,政府之间、政府部门间的冲突放纵了房价的上涨.更深刻的原因在于我国政制的不足,权力行使应被制约,但也要使它有效协调运作.  相似文献   
212.
李锋 《中国发展》2005,(1):66-69
当前,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一大批老北京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政府、专家和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而北京作为典型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在遗产保护和开发方面的各项措施也将成为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参考、借鉴的样本.本文选取南锣鼓巷古都风貌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在介绍该区历史文化遗产概况的同时,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重点阐述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区域思想,从而进一步挖掘其作为历史载体的特殊作用,体现古都风貌保护区在新时代的复合功能.  相似文献   
213.
214.
关于构建我国行政公开法律救济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开是行政主体应尽的法定义务和职责,行政不公开应属于行政不作为的范畴。没有相应法律救济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行政公开只能流于形式,因此必须构建行政公开法律救济制度。本文从构建行政公开法律救济制度的理论依据分析入手,结合国外行政公开法律救济制度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与完善我国行政公开法律救济制度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15.
In this commentary, the call for clinical humility and judicial vigilance in custody recommendations is confirmed as valid and the Australian experience, where the child custody report writer has for some years been permitted to express an opinion on the ultimate issue, is considered. The inherent risks are briefly discussed, and the question of who of the judge and the social scientist might be better placed to decide the exquisitely difficult children's issues after family breakdown is touched upon. It suggests that a combination of the expert's opinion and judicial fact finding probably produces a result that is as good as it gets. But a greater danger is highlighted. It is the impact of the adversary system, and whether it is suitable in any event to these sensitive court decisions.  相似文献   
216.
社会危害性理论:进一步的批判性清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社会危害性理论是苏联刑法学的遗产之一,它至今仍在我国刑法学上占据着统治地位。基于罪刑法定原则,本文对社会危害性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批判性清理。本文对社会危害性的形成史进行了历史考察,对犯罪概念,包括形式概念、实质概念与混合概念进行了法理辨正,指出了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之间的相悖性,由此形成犯罪认定中犯罪构成的形式判断与社会危害性的实质判断之间的对立性,并对犯罪构成体系中的社会危害性观念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217.
陈全国 《学习论坛》2007,23(12):5-7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218.
李昌昊 《学习论坛》2007,23(12):24-27
党代表民主参与制度作为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持机制,具有覆盖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内在理论建构动因体系,目前出现了良好的探索性实践基础,极具党内民主重要着力点之意义。尽快构建和完善党代表民主参与制度机制,将为提升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提升执政能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支撑与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19.
The economics of the Holocaust is a many‐facetted subject tha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Holocaust's history. This paper describes some of the results of the new research since 1990 and discusses the economic rationalities employed by the perpetrators in despoiling the Jews.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accompanied the timing and pace of the expropriation of Jewish assets and their “Aryanization.” The new research also shows that there was widespread collaboration in the expropriation of the Jews by private interests both inside Germany and in German‐controlled Europe and that networks of bureaucrats and private interests joined to achieve Nazi goals. The combination of expropriation and mass murder was one of the aspects of the Holocaust that made it unique.  相似文献   
220.
2006年,国际格局调整加快,世界热点问题升温,大国协调进一步展开,中国外交硕果累累。2007年,世界将进入深度调整,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局部紧张可能加剧,尤其是伊朗核问题有可能升级,中国外交则在面对新机遇的同时有可能遭遇更复杂的挑战。鉴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于2007年1月6日举办“2007年国际大势前瞻”研讨会,特别邀请30多位京内外专家学者在总结、回顾2006年国际形势的基础上,着重对2007年国际形势及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现将研讨会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期有助于读者更准确把握国际形势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