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8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184篇
工人农民   110篇
世界政治   149篇
外交国际关系   524篇
法律   2013篇
中国共产党   659篇
中国政治   1448篇
政治理论   391篇
综合类   176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550篇
  2010年   633篇
  2009年   599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732篇
  2006年   761篇
  2005年   594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Chao Chen 《Labor History》2016,57(5):671-694
This work focuses on the Third Line workers, who were secretly located in the remote mountain areas and fully untapped in the studies of Chinese labor politics. In this study, I show that the Third Line workers mainly originate from three different groups: the transferred workers, the returned educated youths, and the demobilized soldiers. These three origins served as different labels sign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each group had in common. In the workers’ quotidian interactions, these labels were meaningfully and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workers’ occupational opportunities in the factory and shape their mutual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 one another. As a result, the high degree of isolation gradually shaped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the Third Line workers toward a model of ‘labeled clanization.’ In the light of this unique social structure, I further argue that the widely accepted organizational dependency of Chinese urban danwei system needs to be reconsidered.  相似文献   
242.
243.
244.
所有的政治活动都有集权或分权的因素,当分权或集权具有系统性、结构性的特征时,分权或集权便超越了工具性的含义,具有制度安排的性质,或被称为分权政府,或被称为集权政府.西方的封建主义产生的分权体制,后经资产阶级革命用自由主义和代议制原则改造和创建了现代分权制衡的政府结构,分权的学说和分权政府由此被视为"永恒的规律".中国的...  相似文献   
245.
宽容思想发源于宗教,《圣经》、《古兰经》、儒教和佛教的学说都包含有内在深刻的宽容思想。宗教宽容的政治化和法律化主要开始于17世纪洛克和培尔等学者的倡导,最终在美国的宪法及其修正案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但是,这一进程在伊斯兰国家和中国却长期未能得以顺利实现,宽容的实践仍然主要停留在宗教的层面。这是导致我国、伊斯兰国家和西方在政治、法律等领域出现本质差异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宗教宽容在我国和伊斯兰国家仍然需要世俗化的主要理由。  相似文献   
246.
实践教学是公安教育的一个主要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将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47.
从大陆法系国家公权利和反射性利益相区分的角度看,与行政主体相对的私人可以分成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和一般公众,他们是行政法"人像"的具体展开。从本质上看,利害关系人是由反射性利益人转化而来的一类公权利人,这类行政法上私人的确立必将改变行政过程中的利益结构,推动行政过程的民主化,促使行政法重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248.
因历史的机缘,楚国没能征服六国,完成统一大业,而辉煌灿烂、原始神秘的楚文化却作为一种重要精神文化传统,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学艺术的发展走向。要而言之,它培育了后世文学艺术的神秘主义、相对主义的思维方式,以其极致性、悖谬性的内在品格塑造了后世文学艺术的文化精神,并从创作方法和文学体裁上奠定了后世文学艺术的形式格局。  相似文献   
249.
论犯罪客体要件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客体要件对准确定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说的犯罪客体理论存在严重缺陷,不足以承担犯罪构成要件之重任。为完善犯罪构成理论,本文在基本坚持通说犯罪构成的基础上,引入法益理论,实现对犯罪客体要件的重构,并具体阐述了犯罪客体要件的概念以及法益、法益主体、法益侵犯以及法益受到侵犯的程度等犯罪客体要件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250.
由于症状表现的主观性以及当前客观检查方法所能提供证据的匮乏,加之赔偿伴生的症状伪装和夸大等问题,脑震荡后综合征患者的伤残评定鉴定意见一致性不高.在人体损伤赔偿纠纷中,脑震荡后综合征患者的伤残评定成为法医精神病鉴定的争议点和难题.通过对脑震荡及相关术语变化、脑震荡后综合征的发生率、症状表现及诊断标准、脑震荡后综合征客观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