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篇
  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27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74篇
法律   169篇
中国共产党   46篇
中国政治   243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37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青少年的玩具种类由手工制作发展到高科技控制,青少年的游戏活动以户外活动、集体活动为主发展为以室内活动、个人活动为主。体现了30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也塑造了青少年成长的不同特点。当代青少年的物质生活丰富,知识面广博,然而由于过于追求个性独立,其团结协作、人际交往能力和过去相比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82.
美国反垄断法中界定“相关市场”的临界损失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早期用来界定"相关市场"的方法没有限定市场弹性幅度,这个缺陷直到"假定的垄断者测试"产生后才得到弥补。1986年,美国改进了"假定的垄断者测试"操作方法,提出了临界损失分析法。虽然人们对临界损失分析法还存在不少争议,但它在美国和欧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关判例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相似文献   
183.
犯罪是重大的历史现象与社会现象。在相关的学科当中,刑法学和犯罪学与犯罪的关系最为紧密,均以犯罪作为学科基本范畴。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学科任务和学科性质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同,犯罪学与刑法学对于犯罪范畴的理解存在着重大的差异。理论上很小的差异会给实践带来很大的影响,学科间犯罪范畴的差异与沟通的确是无法回避与忽视的重要问题。该意义上的犯罪范畴,既直接关系犯罪性质的认定问题,也直接关系犯罪圈的划定问题。  相似文献   
184.
人身危险性理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伟卫  丁玉玲 《河北法学》2004,22(11):122-126
人身危险性源于犯罪学对犯罪原因的研究 ,后进入刑法学领域 ,在刑法学领域对人身危险性涵义的理解应该立足于定罪量刑。同时在评价人身危险性时 ,也要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评价相区别 ,既要避免把人身危险性归于社会危害性 ,又要避免重复评价。  相似文献   
185.
丁彦 《时代法学》2007,5(3):77-81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这一罪名自设立之日起,就在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本文试图运用博弈论这一数学方法为工具,通过比较相关当事人的收益在有无该罪名时的变化,分析研究该罪名怎样影响他们最终的决定,结果表明,虽然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对贪污腐败分子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对反腐倡廉有一定的司法救济作用,但总体来看,由于该罪名客观上减少了司法机关取证的激励,增大了潜在的腐败分子的期望收益,与最初的立法宗旨背道而驰,因此该罪名的设立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86.
合法性是企业权力的题中之义,企业权力关系往往通过组织结构的安排来体现,权力与组织结构相互建构,从科层结构向平台结构的转变,昭示着企业权力的重置,这一变化的实质是数字化时代企业权力合法性的重建.科层结构因奉行工具理性的本质契合了工业化社会追求企业效率至上的要求而获得成功,因此而为其赢得了合法性.随着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社会的价值取向日益转向对价值理性的关注和追求,于是引发了人们对工业化社会片面追求工具理性的反思:科层结构所表现的由工具理性压制价值理性的状况与后工业化社会的价值转向是格格不入的,由此成为触发合法性危机的重要诱因.近些年兴起的平台结构以其扁平化、去中心和无边界的耗散结构回应了数字化时代对个体价值、自主管理和合作共赢的诉求,消解了科层结构的合法性危机,为重建合法性奠定了价值基础、制度基础和有效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7.
Increasingly, algorithms challenge legal regulations, and also challenge the right to explanation, personal privacy and freedom, and individual equal protection. As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s for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algorithms are not value-neutral and should be legally regulated. Algorithm disclosure, personal data empowerment, and anti-algorithmic discrimination are traditional regulatory methods relating to algorithms, but mechanically using these methods presents difficulties in feasibility and desirability. Algorithm disclosure faces difficulties such as technical infeasibility, meaningless disclosure, user gaming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nfringement. And personal data empowerment faces difficulties such as personal difficulty in exercising data rights and excessive personal data empowerment,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big data and algorithms to operate effectively. Anti-algorithmic discrimination faces difficulties such as non-machine algorithmic discrimination, impossible status neutrality, and difficult realization of social equality. Taking scenarios of algorithms lightly is the root cause of the traditional algorithm regulation path dilemma. Algorithms may differ in attributes due to specific algorithmic subjects, objects and domains involved. Therefore, algorithm regulation should be developed and employed based on a case-by-case approa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accountable algorithms. Following thes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specific rules can be enacted to regulate algorithm disclosure, data empowerment, and anti-algorithmic discrimination.  相似文献   
188.
丁康  周建中  张伟  赵庆峰  方祝元 《创造》2015,(4):792-794
目的探讨潜阳育阴颗粒对人肾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而寻求其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机制。方法采用血管紧张素II诱导人肾系膜细胞增殖造模,MTT法研究潜阳育阴颗粒不同浓度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抑制率。结果潜阳育阴颗粒在一定浓度下均能抑制细胞增殖。结论潜阳育阴颗粒对人肾系膜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其在治疗高血压肾损害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9.
丁晓东 《法学家》2020,(1):64-76,193
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依赖于公法对个人信息的定位。在公法与公法理论上,有两种看待个人信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个人信息权是一种基本权利,个人信息应当受到法律的确权保护;另一种观点则将个人信息视为他人言论自由的对象,个人信息的自由获取与使用受到法律保护。但这两种观点都无法从整体上理解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权的观点忽视了个人信息的自由流通属性与公共属性,而个人信息作为言论自由对象的观点则忽视了个人信息背后的多重权益。个人信息兼具个体属性与社会流通属性,应当确立一种"个人信息相关权益被保护权"。从个人信息的双重属性出发,个人信息保护应当在具体场景中确立个人信息收集与利用行为的合理边界。基于场景的行为主义规制更为符合个人信息保护的根本特征,也将为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一条超越欧美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90.
侵权行为法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丁以升 《法律科学》2004,22(1):36-40
在归责原则和损害赔偿两个问题上 ,现代侵权行为法及其相关的理论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些缺陷的产生 ,是侵权行为法过分推崇公平价值观的必然结果。对此 ,法律经济学另辟蹊径 ,从效益极大化角度入手 ,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对策。尽管法律经济学的研究结论未必是“公平”的 ,因而容易引起人们的争论 ,但它毕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