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98篇
  免费   358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4823篇
工人农民   3142篇
世界政治   640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818篇
法律   37996篇
中国共产党   1273篇
中国政治   3925篇
政治理论   21592篇
综合类   4333篇
  2021年   650篇
  2020年   1466篇
  2019年   1625篇
  2018年   1823篇
  2017年   2223篇
  2016年   2309篇
  2015年   2171篇
  2014年   2490篇
  2013年   11104篇
  2012年   2371篇
  2011年   2695篇
  2010年   3013篇
  2009年   3380篇
  2008年   3017篇
  2007年   3278篇
  2006年   3402篇
  2005年   2964篇
  2004年   2206篇
  2003年   1924篇
  2002年   2151篇
  2001年   2242篇
  2000年   1716篇
  1999年   1458篇
  1998年   1174篇
  1997年   1035篇
  1996年   1010篇
  1995年   976篇
  1994年   969篇
  1993年   991篇
  1992年   1069篇
  1991年   1088篇
  1990年   1049篇
  1989年   1061篇
  1988年   1056篇
  1987年   1046篇
  1986年   1085篇
  1985年   1120篇
  1984年   995篇
  1983年   1013篇
  1982年   905篇
  1981年   855篇
  1980年   674篇
  1979年   744篇
  1978年   600篇
  1977年   536篇
  1976年   489篇
  1975年   421篇
  1974年   447篇
  1973年   440篇
  1972年   38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71.
王崇景 《学习论坛》2005,21(10):26-29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30年间,党始终未能形成适合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状况的稳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当前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72.
立法动议是向有立法权限的立法主体提出有关制定、修改或废止某项立法性文件的立法申请,立法动议权是立法权范围内的权利,是不特定主体的权利,是不一定产生对应后果的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权利。立法动议权是立法模式转换、经济利益多元化、民主参与以及公众社会利益实现的必然。从主体、范围、实体规则、程序规则以及权利的具体实施几个角度探讨立法动议权的范畴与法律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973.
974.
王全峰 《学习论坛》2005,21(12):39-42
“三农”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在新形势下,只有正确认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及其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准确把握正确处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才能采取适当措施正确处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975.
976.
977.
978.
王超 《党史纵横》2005,(6):25-27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东北解放指日可待。此时,中共中央已经开始逐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上来。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解放大城市并做好大城市的接管工作对掌握全国政权极其重要。10月26日,中共东北局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委派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的陈云同志,担任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全面领导沈阳的接管工作。27日,东北局又确定由陈云、伍修权、陶铸、王首道、朱其文等组成沈阳市军管会,率从各方抽调的4000名新老干部接管沈阳及周边几座城市。城市接管,是中…  相似文献   
979.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产权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现代产权制度建设的理论指导,不应是西方产权理论,而应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我国产权理论建设的目标模式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产权理论,这一理论有三层涵义:现代产权理论;社会主义的产权理论;中国特色的产权理论。  相似文献   
980.
In 1990, the state of California passed the pioneering mandate on zero emission vehicles (ZEV). This technology‐forcing regulation is aimed at improvement of air quality and protection of public health from the adverse effects of air pollutants from automobiles. Facing severe opposition from the auto industry, the mandate has been revised a number of times, most recently in 2003, whereby the requirement for ZEVs have been made to align with the pace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view of strategies used in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date has revealed greater emphasis on the economic incentives for rather than on environmental merits of ZEVs. Using prospect theory as the framework for analysis, the reasons have been explored.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help us to understand how decisions are made with respect with to deviations from a mental anchor point an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 of losses and g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