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140篇
中国共产党   59篇
中国政治   161篇
政治理论   48篇
综合类   15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刘宪权,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院长、教授。从教24年来,培养博士生21名,硕士生80余名,本科生近万名,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全国优秀教师"、第二届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连续八年被全校学生投票选为"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师"。  相似文献   
82.
乡镇政府是农村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转变还存在众多困境,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需要转变思想观念、调整乡镇政府机构设置、打造服务政府、创新乡镇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科学考评乡镇领导政绩等等.  相似文献   
83.
析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刑法中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标准即交通肇事逃逸的主体必须是交通事故当事人,主观方面必须以行为人明知自己已经发生交通事故为前提,以逃避法律追究为目的;其侵犯的一般客体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律规范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客观上行为人具有逃逸的行为,逃逸的空间要素是交通事故现场。  相似文献   
84.
最近,一家在直布罗陀注册的Alvito公司向欧盟提交申请三个带有明显贸易歧视性的“NOT MADE IN CHINA”(“非中国制造”)字样商标。欧盟已先后接受了这些商标的申请,并于2月20日对其中的一个纯文字商标进行正式公告。这意味着这个商标已经通过了欧盟商标主管机构的审查。如果我国方面的企  相似文献   
85.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方针形成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实施对策及其时代价值四个层面对学术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展现学术界、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研究现状,将推进这一理论的丰富发展,提高践行这一理论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86.
当代中国,文化市场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学界和民间对此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方面,大众惯于把文学艺术当成奇观,把文化消费当成娱乐;另一方面,一批学者又大声疾呼文学的失落,纷纷为当代文学把脉。市场/消费是否必然给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桎梏?中国当代文学是否真的走进了精神窄门?如果不是桎梏,那么文化市场的催化带来了哪些新文学的景观?文学写作者、批评家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调整思路?鉴于这些话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推出4位学者的文章,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同时,我们希望更多的学者能参与其中,发表看法。--主持人:叶祝弟  相似文献   
87.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御外的结果,但又与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密切相关。其主要有:团结原则,从大局出发的灵活策略,革命的两面策略,分别对待策略和利益兼顾策略等。这些策略原则对凝聚全民族力量去夺取抗战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8.
Ting Gong 《当代中国》2015,24(94):684-700
In contrast to the early campaign style anti-corruption strategy based on nationwide uniformity, disparate local integrity initiatives and programs have proliferated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Local innovation in managing government integrity has been encouraged by the Center. Drawing on the author's fieldwork in Guangdong,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ationale behind such development and addresses the question of why the central leadership has become receptive to local initiatives in cadre management, an area where political conformity was deemed necessary by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It suggests that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testifies to the institutional failure of the earlier anti-corruption regime that manifested in, inter alia, an acute agency loss problem. The emerging approach to integrity management nevertheless has paradoxical institutional roots. It indicates some new thinking by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on holding local governments responsible for integrity management. Just as clearly, the adjustment is also driven by the Center's concern about losing control and its desire to ‘manage’ government integrity under hierarchy.  相似文献   
89.
范成杰  龚继红 《青年研究》2015,(2):85-93,96
本文聚焦华北平原李村的代际关系演变实践,将其置于农民"上楼"所引发的居住空间重构和再造的结构性情境下,分析居住空间再生产对代际关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农民"上楼"前,通过系列分家的模式造就了父代核心家庭与子代多个核心家庭并立的代际居住空间格局,由此容纳了代际之间的张力;农民"上楼"打破了代际居住空间既有的生产过程和逻辑,代际之间的居住空间受到挤压,在此有限的空间中形成的刚性结构加剧了代际之间的张力,加深了父代对子代的依附关系,并将农民"上楼"的成本和负担转嫁到中老年父母身上。  相似文献   
9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liberalization and corruption has attracted scholarly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Conventional wisdom holds that increased economic marketization reduces corruption. China, however, provides evidence to the contrary; corruption has grown as its market‐oriented reforms progress. This paradoxical co‐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and corruption begs the intriguing questions of how corruption has survived marketization and what explains the failure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Extending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institutional theory about formal and informal rules, and using public procurement in China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formal tender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may be modified, circumvented, or replaced by informal ones which facilitate corruption. The article identifies four corruption schemes through which procurement actors may distort competition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under the guise of formal rules. Consequently, public procurement in China displays the structural outlook of market competition, but not its essential subs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