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2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各国政治   119篇
工人农民   91篇
世界政治   10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90篇
法律   1621篇
中国共产党   441篇
中国政治   1152篇
政治理论   356篇
综合类   20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603篇
  2009年   571篇
  2008年   534篇
  2007年   621篇
  2006年   610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61.
962.
党内法规制度“1+4”体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强 《理论探索》2021,(1):46-52
“1+4”体系是对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集中概括,也是传统性、权威性认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指导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党内法规制度实践展开和研究深化,党内法规制度“1+4”体系存在的不足日益显现出来,完善这一体系显得愈加重要和紧迫。目前看,这一体系并未全面反映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总体情况,难以对党内法规制度作出准确分类,存在交叉重复问题。为此,应该建构起一个新的党内法规制度“1+1+3”体系,其中第一个“1”是指党章,第二个“1”是指一个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3”是指“综合性党内法规制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和“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这一体系呈现为三个层次,具有逻辑和结构上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新体系突出了党内法规制度制定工作规划的地位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党内法规制度传统分类中存在交叉重叠的问题,更加重视发挥综合性党内法规制度的地位作用,有利于促进党内法规制度理论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963.
由于国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蔓延以及国内疫情的起伏,使得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呈现出常态化和长期化的趋势。后疫情时期,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和健康发展是工会组织的当务之急。集体协商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构建和谐企业劳动关系的根本制度和主要手段,工会组织要积极引导劳动关系双方在集体协商制度框架下主张各自的权利和寻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964.
韩大元 《港澳研究》2020,(1):32-39,M0002,M0003
1982年宪法是制定澳门基本法的依据,也是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保持繁荣稳定的根本保障。从1988年9月起草澳门基本法开始,到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并实施基本法以来,共和国的宪法精神像血液一样融入到澳门社会的各个领域,为澳门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法基础。澳门回归20年的实践充分表明,在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澳门新宪制秩序的背景下,澳门特别行政区展现了开放、多元与活力,为“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提供了新鲜的经验。在回顾澳门回归20年的历程时,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共和国宪法的历史方位与时代精神,对澳门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当然,未来“一国两制”的实践也会遇到新挑战、新问题,但只要我们坚持“一国两制”的初心,坚持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继续以宪法和基本法凝聚社会共识,澳门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965.
自2018年5月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美伊关系持续紧张,导致中东局势动荡不定。对此,日本安倍政府基于保障日本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利益、提高日本国际声誉与推动国内修宪进程等多重战略考量,决定在美伊间开展调停外交。美伊两国对调停者的需求、伊朗对日本的信任以及欧洲国家调停者身份的削弱,也为安倍政府实施调停外交提供了可行条件。安倍政府调停外交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日伊首脑互访、日伊高层会谈、日美密切沟通以及游说中东国家等,但其成效受到日本自身局限性、美伊矛盾复杂性、调停策略表面性、调停进程不确定性等因素制约,难以促使美伊关系得到实质性缓和。  相似文献   
966.
Natur und Recht - Angesichts der enormen Zerschneidungswirkung von Bundesfernstraßen werden Grünbrücken in der Bundesrepublik vermehrt errichtet, sodass sich die Frage der...  相似文献   
967.
确认劳动关系纠纷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争议,具有民事可诉性,属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无论是政府及其所属主管部门主导的企业改制还是企业自主改制,均不改变发生在改制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确认劳动关系纠纷的民事争议属性,也不改变其民事可诉性。因此,发生在改制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确认劳动关系纠纷,亦应属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968.
In this study, the Raman spectra of 21 phenethylamines were obtained using far‐red excitation (785 nm). The distinguishing ability of Raman for phenethylamines, especially for phenethylamine regioisomers and structural analogues, was investigated. Here, the evaluation of a cross section of Raman spectra demonstrated that all types of phenethylamines were distinguishable, even for certain structural analogues with high spectrum similarity. Raman exhibited high distinguishing ability for phenethylamine regioisomers that differ in the substitution position of halogen, methoxy, alkyl, or other substituted groups; as well as for structural analogues containing different groups, such as furanyl, 2,3‐dihydrofuranyl, halogen, and alkyl substituted at the same position. The Raman spectra for homologues with differences in only a methyl group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similar; however, their spectra demonstrated small but detectable differences. Four analogue mixtures and 59 seized samples were also analyzed to study the practical use of the Raman method in forensic field. 95% of the seized samples were correctly identified, which significantly validated the ability of Raman method in identifying the correct isomers. Accordingly, this study provides a non‐destructive, high‐throughput and minimal sample preparation technique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f phenethylamines.  相似文献   
969.
Abstract

Prior studies suggest that fiscal slack may positively affec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 but yield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oretical expectations and empirical findings. To address this research gap, this study develops a configurational explanation combining fiscal slack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by employing fs-QCA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provincial governments’ online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role of fiscal slack is environmentally dependent on explain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at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seem to be more important. That is, fiscal slack is likely irrelevant to a high degre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similation, while the demanding environments of multiple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matter. Relative fiscal scarcity may be somewhat relevant to a low degre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similation only when combined with a more relaxed environment. Several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