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75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98篇
法律   362篇
中国共产党   113篇
中国政治   334篇
政治理论   80篇
综合类   56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51.
新形势下,单纯以政治思想辅导和常规管理为主的辅导员工作,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拟从目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全面做好辅导员基础性建设的意义和辅导员工作创新的路径等方面,浅谈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转变高校辅导员的教育理念,改革辅导员工作方法,探索新的工作机制,推进辅导员工作的全面创新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52.
论责任政府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政府是现代立宪政府的多维性特征之一。立宪政府的基本要求在于,现代政府不仅是限权政府,而且是责任政府。政府依法承担责任是有效行使权力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目标。在我国,构建责任政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通过建立责任政府体系,发展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等基本路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53.
民族文化生态是一种与民族文化的产生、存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两大子系统.民族文化生态的本质是其"创生性".要使民族文化能够存续和发展,就要保护好民族文化生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民族文化生态评估指标,将有助于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的"创生性",有效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和延续.  相似文献   
254.
以社会工程为视角对城乡一体化进行解读,目标设计和过程设计相统一是其价值所在,技术理解和社会理解双重并重是其内涵特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其逻辑前提,理论规划层面的循环发展和模拟实践操作层面的螺旋融合是其基本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255.
司法认知和免证事实是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差异的两个概念。从司法认知与免证事实的设置目的、对象、适用范围、程序以及效力比较的视角来看,我国现行诉讼制度当中免证事实规则是存有诸多缺陷的,因而我国诉讼制度中应当由司法认知制度取代免证事实规则。  相似文献   
256.
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都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发挥了政府有效干预的积极作用,形成了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导向、体制机制和政策安排,实现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其中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57.
“珍珠链战略”:印度的认知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 《南亚研究季刊》2010,(2):21-27,93
“珍珠链战略”是一个由美国人发明的不规范的战略概念。这一术语传播到印度后,迅速引起了印度战略和防务界的极大关注,并成为印度政府制定印度洋安全政策的重要内容。由于这一概念主要针对中国且充满了错误认知,我们理应对此保持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58.
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青 《理论月刊》2007,(8):83-85
论述了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知识管理的理念,提出了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建立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59.
A 53‐year‐old woman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due to unexpected dizziness and died the following morning.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 of death, a forensic autopsy along with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3 days after her death.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e autopsy were that a fish bone had pierced the left subclavian artery after perforating the esophagus with 680 mL of blood in the stomach and bloody and tarry contents were present in the intestines, and the cause of death was confirmed to be subsequent hemorrhagic shock. Unfortunately, none of her family realized that she had eaten a fish 4 days before the tragedy until the fish bone was found. The present case is rare and instructive. The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left subclavian artery‐esophageal fistula induced by a fish bone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in forensic practice.  相似文献   
260.
张清 《比较法研究》2019,(3):131-141
中国古代判词作为古代司法官员听讼断狱所制作的司法文书,反映着中国历史上的礼法文化传统。当下中国的刑事判决书改革,不仅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庭审制度和制判模式,而且需要从我国的本土断案决狱文化中汲取营养,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发扬光大,从而更好地推动司法改革的发展。本文首先对中国古代判词进行分类,继而从古代判词的文学性特征、道德化倾向、天理、人情和法意的兼顾、文本结构和用词的感情色彩等角度探讨了古代判词与现代刑事判决书的差异,并揭示了其对当今刑事判决书改革的启示。古代判词的这些特征不仅有利于实现古代社会的司法目的,对于中国当下的司法改革,尤其是刑事判决书改革也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