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经济、环境、人力资源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协调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2.
WTO组织对保障措施的实施有非歧视性的规定,要求"保障措施应针对一正在进口的产品实施,而不问其来源";而区域性贸易安排是合法地存在于WTO组织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例外制度,其要求对于区域成员领土之间的"实质上所有贸易"取消其他限制性贸易法规,二者之间存在冲突.根据对WTO组织实践的解读及学理上的研究,可以对保障措施调查的范围和实施对象的范围按照不同情况加以区分,并提出几种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3.
市场调节机制调节下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价格关系是一般价格关系,主要接受民商法调整,国家不作过多干预。但市场调节机制有其自身缺陷,国家调节应当对市场缺陷进行救济。转型期少数民族经济有其特殊性,除了市场调节之外,国家调节应当介入,国家对价格的调节既是一种调节方式,又是一种国家职能,应当严格依法进行。  相似文献   
34.
贵州清真寺建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真寺为穆斯林宗教活动场所和文化中心。贵州穆斯林历来重视清真寺建设。贵州清真寺建筑继承了伊斯兰建筑艺术 ,学习和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融伊斯兰教特色、阿拉伯建筑风格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于一体 ,具有独特风格和多样型制 ,许多建筑物有着重要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5.
近十年来,我国企业进入海外投资高峰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并购比重越来越大;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投资行业、地区多元且聚集度较高。但同时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清晰明确的战略意图和目标,海外整合能力欠缺,政府支持乏力,国际投资保护主义抬头。要想使我国海外投资获得较好的收益,必须提升战略意识,做好战略规划;提升跨国整合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大政府支持企业海外投资的力度;理性应对投资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36.
纳鹏杰 《思想战线》2011,37(1):62-66
当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后,价值增值、资本增值具备了内在性、统一性,国资委、企业集团进行价值管理具有可行性和必然性。然而,资本经营、集团财务风险的多样性、叠加性、复杂性也更为突出。大力落实"国资委—投资控股集团—实体企业"三层次企业国有资产运营体系和相应的治理、管理体系,发挥上市公司"聚合效应"和"财富效应",可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以及集团整体存量资本与增量资本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37.
环境权与人权问题的国际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力  杨楠 《法律科学》2009,27(6):59-65
环境权可以视为第一代人权中的生命权、私人生活权、财产权,由此可以促使政府保护生命和财产免受环境侵害,但这会产生人类中心主义问题;作为第二代人权,能够赋予环境质量以同其他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相当的法律地位,使其优先于其他无权利依据的客体,但是很少对这类人权进行司法;作为集体权利有环境保护的意义,例如保护少数族裔文化和土著居民。国际法上环境权作为实体权利还未建立起来,作为程序性权利体现为公众对环境事务的知情权,决策参与权,司法救济权。通过人权保护环境,其优点在于人权与环境权相比是一项确定的权利,人权法院裁判了一些有环保意义的案子,缺点在于与人无关的环境本身的损害得不到保护,无法进行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38.
The primary goals of this study were to test the long‐term stability thesis of Gottfredson and Hirschi's (1990) general theory of crime an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trol and social control over time. The data come from a field experiment where the “treatment” consisted of an intentional effort to improve the childrearing behaviors of a sample of caregivers whose children were at high risk of criminal behavior. Caregivers in the control condition were given no such training. The intervention occurred when all subjects were in the first grade (mean age: 6.2 years old), and we have measurements on self‐control and the social control/bond for each subject from grades 6 to 11 (mean ages: 12 to 17 years old). Both a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 and a second‐order latent growth model identified meaningful differences in the growth pattern of self‐control among individuals in the pooled sample and a difference in the growth parameters for self‐control and the social control/bond over time between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Both findings are inconsistent with Gottfredson and Hirschi's stability of self‐control hypothesis. The same patterns persisted when different analytic techniques and model specifications were applied,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results are not an artifact of measurement error, model specification, or statistical method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using the panel design of the data was better able to disentangle the long‐term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and social control—a relationship that was found to be more dynamic than previously hypothesized.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