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07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7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4篇
法律   357篇
中国政治   396篇
政治理论   90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6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东亚安全:合作模式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安全体簇生的东亚地区,并存有美国主导的东亚联盟体系式安全合作、东盟地区主义式安全合作、中国倡行的多边协治式安全合作等三种安全合作模式,其中,美国的东亚联盟体系式安全合作模式在复合型的东亚安全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东盟和中国所倡行的安全合作模式,还停留在安全合作观念倡导和通过集体联合来尝试性建构地区制度性安全纽带的层面。东亚地区所存在的三种安全合作模式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力相互制衡关系。再加上地区范围内大国间的结构性对抗和潜在冲突,东亚安全困境的产生和存在成为必然。东亚目前不具备建构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可能,三种安全合作模式的共存仍将是地区安全结构的主要内容,复合型的安全结构态势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82.
83.
84.
The coastal zone is being promoted as a spatial unit to coordinate and administer offshore minerals development with other coastal uses. Rather than aid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minerals development , the coastal zone is being used as the reason to block such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astal zone concept as an entity for administration. It concludes that just because minerals may be found in a coastal zone does not mean that physical entity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vehicle for administering mineral development. Arbitrariness at to what is included or excluded from a coastal zone as well as many minerals impacts being found outside of the coastal zone militate against such an entity being the sole criterion for decisionmaking. While the coastal zone may be appropriate for some mineral decisions, the choice to implement it must be arrayed against alternative criteria to ensure a high degree of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in those decisions.  相似文献   
85.
Public budge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PBFM) education has been undergoing intense scrutiny which can be seen through many professional conferences, journal symposia, and recently, the creation in 1984 of a Task Force on Budge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Curriculum Reform by the Section on Budge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is study analyzes pedagogic deficits in PBFM, suggests a comprehensive scope of PBFM, points to some dilemmas in PBFM curriculum design or reform, proposes some models for a curriculum reform, and raises some implementation constraints in each model.  相似文献   
86.
社会正义与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然而,中国当代的正义存在一些缺损问题,即正义取向出现了偏差,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算术正义与比例正义、交换正义与分配正义等正义形式出现了缺损。本文提出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改善正义缺损问题的现状,因为制度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7.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来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需要实现从政治模式向法治模式的转变。本文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传统运作模式及其不足,并从法治的视角提出了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8.
新中国行政法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它前行的每一步都凝结着思想解放的成果,它未来的发展亦有赖于思想进一步解放。行政法观念与制度变迁的基本走向是:从管制行政到控权行政再到服务行政,从依政策行政到有法可依再到实质法治,从全能政府到职能转变再到行政组织法治化,从单方强制到刚柔相济再到合作参与,从轻视程序到程序合法再到程序当正,从公权神圣到接受监督再到完善监督、救济制度和建立责任政府等。  相似文献   
89.
作为目前世界上安全应急体制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美国安全应急体制深受各国政府关注和学者重视。以历史唯物观所强调的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依据,为美国安全应急体制设立安全应急环境、安全应急理念和安全应急机制三种变量,并以这三种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分析美国安全应急体制改革历程的内在动力和发展趋势,可以发现,美国安全应急体制是在应对核战争所代表的传统安全威胁、自然灾害所代表的民生安全威胁以及恐怖主义攻击所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过程中建立和形成的,这一体制的逐步完善也是其中所涉及的环境、理念和机制等三种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其改革发展历程的经验表明,美国安全应急体制能够适应安全环境变化而及时调整安全应急理念,并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完善组织机构来健全安全应急机制,因而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但这一体制的发展往往过度依赖客观环境的推动,也会造成应急管理在主观上的防范疏漏,其中失败的教训也应当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90.
澳大利亚绩效审计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澳大利亚审计署网站最新资料为研究样本,利用文本分析法对绩效审计相关信息进行理论识别与系统分析,揭示澳大利亚绩效审计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突破趋势:在审计内容、审计过程、审计脉络、审计范畴和审计内涵等方面,集中展现绩效审计的系统功能;通过加强绩效审计主体的制约力量、保证扩大绩效审计对象范围落实到位、增强绩效审计的资金和技术支撑等举措,不断加强绩效审计的组织建设;在持续完善绩效审计的过程控制体系方面,不断完善绩效审计的基本法律法规、持续推进绩效审计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和重视绩效审计的质量认证机制等特征最为突出。文章最后就澳大利亚绩效审计发展趋势对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启示与借鉴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