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5篇
  免费   29篇
各国政治   99篇
工人农民   117篇
世界政治   9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4篇
法律   560篇
中国政治   395篇
政治理论   183篇
综合类   1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55年   2篇
  1943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2.
983.
本文基于中国经验运用理性分析的方法对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及其变迁问题展开研究。旧思维下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是一元化体系,新思维下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是多元化体系。本文认为,多元化组织体系较一元化组织体系能更好地满足公民的不同文化需求,能更好地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从一元化组织体系向多元化组织体系变迁,这个变迁过程受到市场、政府、社会和文化服务理念这四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还在走向三足鼎立理想模式的变迁途中。  相似文献   
984.
关于中国传媒公共领域是否存在的问题争论十分激烈。肯定说与否定说虽各执一词,但两者在方法论上有共同之处,即刻板地理解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按图索骥寻找中国的传媒公共领域。本文认为,公共领域理论有其丰富的内涵,以公共领域理论为僵硬模型衡量传媒公共领域存在与否的思路是不可取的。从历史性、具体性和动态性角度理解公共领域,分析网络传媒作为新型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对处于成长发育中的中国网络传媒公共领域的成熟完善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85.
行政公文规范化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最大限度地体现依法行政、规范行政、简约行政和科学行政的价值。在我国,行政公文规范化管理不容乐观:依法行文理念还比较淡薄,正式行文操作有失水准,制度化管理流于形式,行文失责追究不到位。规范化管理行政公文的现实选择是:重塑依法行文的价值理念,提升公文制作人员素质与技能的培训,建立健全行文失责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986.
本研究以生活在首尔的韩国青壮年中的意见领袖为对象,通过FGI方法调查了他们心目中的中国形象。研究结果表明,受访者对中国非常关注,但对中国的认识和情感都偏向负面。如,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持有偏见;认为虽然中国经济有巨大潜力,但发展水平仍很低;认为中国社会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大、食品不安全、治安差、不注重环保、市民修养低等。受访者对中国崛起充满担忧,认为中国崛起后会成为霸权国而威胁韩国。在中韩关系方面,他们不认为中国是可信任的合作伙伴,虽然希望强化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但不愿承认韩国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韩国人对中国的上述认识中有一部分是刻板印象,其成因是社会制度差异以及诸多历史原因。他们对中国流露出不信任、自尊、自卑以及受害意识等复杂情感,也促成了其对中国的负面评价。  相似文献   
987.
本文从中国—东盟关系以及东亚体系文化的转变这一问题出发,试图建立一个地区体系文化转型的理论模型。本文提出,推动地区文化转型的过程有两个:一是地区大国的国内进程,尤其是国内观念和规范层面的变化;二是地区大国与地区其他国家的互动,包括互动内容和互动方式。本文假设,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进程的变化导致地区大国在对外交往中与他者的互动方式和互主身份发生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地区大国与地区制度主导行为体的关系变化,如果大国在上升过程中能够与该行为体进行不对称互动,让其主导互动过程,并使互动的物质和规范收益向其倾斜,就能与之实现相互认同,并进而在此过程中被地区制度社会化,从而推动建设和平与合作的地区体系文化。本文以中国、东盟与东亚合作为案例对假设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88.
巴厘路线图出台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格局酝酿着深刻变化。进程将尽的哥本哈根谈判也面临大国关系复杂交错的分化与组合。其间中美经由碳外交建立起来的双边协调和互动关系,促使美国试图争取掌握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格局的主动权,亦促使中国试图继续赢得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均势。我们必须对中美共治的幻象有清醒的认识,警惕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绑架中国。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格局不可能适用中美共治的模式,而会通过大国之间的合作,促进多边协调的框架机制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989.
澳大利亚是亚太地区具有独特地位的中等强国。近年来,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特别是经济领域的互利合作关系发展迅速。随着中国和平崛起势头持续发展,中澳关系出现了一些波折。本文拟从中澳关系的基本情况入手,重点从澳大利亚学术界对中国崛起的认识、澳大利亚公众及媒体对中国崛起的反应、以及澳大利亚政府对中国的政策等三个方面,综合分析澳大利亚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反应。  相似文献   
990.
FTA对商业活动的影响——基于对中国企业的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以后,中国把对外签署FTA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一般来说,FTA可以改善参与方的经济环境,促进相互之间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中国已经签订了多项FTA,其利用效果如何?影响如何?本文基于调查问卷数据所进行的分析表明,中国企业对FTA的利用率很低,其最主要原因是缺乏FTA信息。因此,本文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企业提供FTA服务,发展市场化的FTA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