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篇
法律   84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8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Many statistical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vestigate the claim that democracies do not fight one another. Virtually all of these studies employ a single-equation design, where the dependent variable measures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 dyadic militarized interstate dispute (MID). A separate group of studies argues that conflict affects democracy and that its effect could be positive or negative. By and large, these two bodies of literature have not incorporated one another's insights. We argue that democracy and dyadic conflict affect each other significantly and that statistical models that ignore the reciprocal nature of these effects may make incorrect inferences. To test this argument, we develop a simultaneous equations model of democracy and dyadic conflict. Our sample includes all the politically relevant dyads from 1950 to 1992. We find that dyadic military disputes reduce joint democracy and joint democracy reduces the probability of MIDs.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equation estimates in the literature, the absolute effect of joint democracy in our paper is smaller while in relative terms, the effect is similar in size. The effect of joint democracy on MID involvement is considerably smaller for noncontiguous countries than for contiguous ones. The effects of a number of control variables in the MID equation are also found to differ from those reported previously in single- equation–based studies.  相似文献   
272.
单位累犯之否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可以作为犯罪主体,那么单位是否可以成立累犯呢?学界对此讨论颇多,多数意见都认为应该设立单位累犯,并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但是,实然的法律规定和应然的理论分析表明,设立单位累犯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273.
大革命时期叶挺的军事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挺是中共早期军事家之一 ,他的军事思想对毛泽东思想中的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党掌握军队的建军原则、军队中建立政治工作制度、革命军队的基本宗旨以及战略战术等方面 ,叶挺都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  相似文献   
274.
刘权 《东南亚研究》2005,35(2):78-80
海外华商网络是华侨华人经济的特色及其优势,在上个世纪末华商网络产生了一些新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扩大,但也给华商网络的跨国运行带来了便利条件.充分认识华商网络的新特征及时代背景,发挥华商网络的作用,将有助于海外华人社会、华人所在国以及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75.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前所未有的密切关系期,双方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入和扩展,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中国与东盟的相互交往中,直接投资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虽然是一种经济现象,但它背后潜藏着巨大的政  相似文献   
276.
张维平  全永波 《时代法学》2006,4(3):20-26,43
在现代法治国家,为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巨大冲击力导致整个国家生活与社会秩序的全面失控,需要运用行政紧急权力并实施应急法律规范,来调整紧急情况下的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有效控制和消除危机,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和法律秩序,维护和平衡社会公共利益与公民合法权益。为此需要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公民权利进行界定,明确界限、建立程序制度保障和救济机制,以寻求突发公共事件中行政紧急权力与公民权利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277.
全永波 《行政与法》2005,5(5):49-53
法治政府的建设应体现宪政精神。然而我国在推行建立法治政府的过程中却与宪政的要求差距较大。究其原因是我国法治文化的缺失和专制理念的厚实基础,并在法治主体、政府权力和权力的自律还是分权监督等方面存在错位。因此,合理吸收国外的宪政经验,走全方位的法治之路应是明智之策。  相似文献   
278.
本文从中华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认同着眼,联系西部少数民族宗教的主要特点,在分析西部大开发视域下的民族宗教未来走势的基础上,论述了新世纪西部和谐的构建过程中,于社会主义文化、西部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等基本因素之间的若干关系。  相似文献   
279.
《贸易便利化协定》作为"多哈回合"谈判早期收获的成果,其法律地位的确认对于正确认识《贸易便利化协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分析《贸易便利化协定》在WTO法律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及其与世界贸易组织相关法律规则的适用关系,笔者认为《贸易便利化协定》属于"多哈回合"法律文件的一部分,而不是"乌拉圭回合"法律文件的升级版。由于《贸易便利化协定》是各国利益妥协的产物,其法律用语包含了大量软性用语并且直接或间接地规定了应当优先适用其他WTO法律规则的规定。这些都为《贸易便利化协定》在未来适用以及解释上提出了挑战。笔者通过逐条分析《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有关条款内容,对于可能存在的法律适用和解释上的难题进行了梳理,希望能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80.
社会工作专业实验课程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学概论》《心理咨询与测量》。针对不同课程的自身特点,通过分组教学的方式进行实验研究,分组教学与不分组教学的适用范围不同,分组教学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明显优于不分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