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71篇
法律   191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94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27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李可 《时代法学》2009,7(1):59-63
通过几则案例对唐宋时期寺院内部的民事纠纷解决状况进行了考察,发现这一时期寺院内部民事纠纷的解决有浓厚的神意色彩,并且以团体内部解决为主,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诉诸官府。  相似文献   
62.
法律经济学视野下的农村土地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经济学试图把实证与规范结合起来,通过科学设计的法律规则实现法律规范所要实现的目标,追求法律规范的实际效果。三十年来农村土地改革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有意的制度模糊,其后果是强者攫取了模糊产权中的财富。下一步的改革应该是明晰产权和强有力的弱者保护,以及分别通过财产规则、责任规则和不可让渡规则来实现农村土地产权流转中的法律目标。  相似文献   
63.
改革开放与中国公民社会的划时代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和公民社会的兴起,是人类社会政治形态从传统的卿即国家的君主专制社会发展、转型到现代主权在民的民主政治社会的划时代标志之一。中国在近、现代及以前的漫长小农经济及半殖民经济和专制社会中,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产生公民及公民社会。囿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新中国的前三十年仍未具备产生实质性公民和公民社会的条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造就了公民和公民社会在当代中国前所未有的兴起。它既是改革开放尤其是向市场经济形态和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又是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发生广泛而深刻变迁与转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4.
“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终结论”的叙事中,暗含的寓意是指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度式是惟一不可替代的模式,历史因此已发展到终点而宣告终结。这些终结论是与新的冷战思维、单向度的决定论以及文化帝国主义分不开的,充分暴露了他们以西方价值观为中心的思想倾向。终结论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元叙事,必将因新的历史事实而宣告自身的终结。  相似文献   
65.
66.
刘科 《知识产权》2008,18(6):21-2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为保护知识产权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学术研究日趋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基本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理论研究脱离司法实践、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重视等问题.在未来的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学术研究中,应当拓宽研究视野,创新研究方法,密切联系实际,服务基本国策,使我国刑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更加科学、有力、高效.  相似文献   
67.
68.
我国刑法对集资诈骗罪设置了死刑。本文从报应论和功利论的视角出发,探讨集资诈骗罪死刑的生命空间,认为基于刑罚的正当性要求,不宜对集资诈骗罪保留死刑。  相似文献   
69.
李可 《法学论坛》2012,(2):132-137
认知思维与情动思维是司法过程中前后相继的两种思维方式,它们在形成裁判结果的机制中行使着不同的职能,并且前者在裁判中必然要向后者发生转换。但是,法官必须对此种转换之程序、原则和结果予以合理性论证,否则,易遭受裁判恣意之诟病。  相似文献   
70.
论共同过失犯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这一方面在立法上承认有共同过失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又不确认其为共同犯罪,这与现实情况及共同犯罪的法理极不相称。因此,我国刑法在立法上确认共同过失犯罪为共同犯罪,并完善共同犯罪人和刑事责任的规定,确属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