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1篇
法律   187篇
中国共产党   42篇
中国政治   147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2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2007年对柬埔寨第三届政府来说是本届执政的最后一年,也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的形势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执政的人民党,在4月举行的地方选举后,在国家政治中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的确立。政府提出的发展经济的“四角战略”等各项政策获得顺利推行。桑兰西党取代奉辛比克党(简称奉党)成为第二大党后,柬埔寨两党政治局面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3.
要从多维度、多学科拓展对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理解,地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视角。本文在美国学者施坚雅和霍夫亨兹的相关研究启发下,对1921年至1945年发生中共革命的地域进行了"地文大区"的划分,对影响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诸因素(包括地缘、南北、东西、山河、路江、红白、政区、文武、客家等)进行了述要分析,辨识了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核心区、次核心区和边缘区,并在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上尝试应用了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04.
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已不仅仅是社会进步的工具,而是在构筑新的意识形态。从农业技术、工业技术到如今的信息技术的变革,刑法对财产犯罪的保护对象也呈现出不断拓宽的趋势,即从有体物到无体物到虚拟财产,而财产权利的刑法保护也正经历着以所有权为中心到以使用权为中心的转变。因此,在信息社会中必须正视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同时完善其定量标准,以适应技术变革引起的社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5.
教师的职业素质及其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强调教师的职业素质,它包括教师的创新素质、师德素质、特殊素质等方面,而特殊素质应该是教师职业素质的基础与核心。  相似文献   
106.
“双抢”案件,尤其是摩托车抢劫、抢夺案件在广州地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近年来有逐年上升之势。本文从剖析典型个案入手,概括了广州地区“双抢”案件具有空间分布“三多”,时间分段“三点”,作案手段“三化”,作案主体“三脚”等主要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打击和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07.
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升迁和奖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反腐败视角,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在建设廉洁、高效党政干部队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自俾斯麦政府创立以来,经过100多年的实践,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这与它悠久的历史背景以及包罗万象的社会保障网络是分不开的。研究其现状和发展方向对构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从古代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过程中,欧洲社会产生了城市法。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有经济、社会、政治、宗教和法律等多种原因,而城市法及其观念则是最内在的因素。城市法产生在于城市的管理制度,即商人自由和司法独立以及城市的特许地位,这是城市法发展的特别道路。城市法具有契约性、世俗性和宪法性三大基本内在精神,其基本制度、理论和思想对近代西方法治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青少年不尊师"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高校教师的素质、教学观、学生观、职业观,社会发展、社会风气、学校管理、学校德育、政策导向、学校服务以及学生的道德修养、教育观、教师观等方面对一些青少年不尊师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