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4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79篇
工人农民   37篇
世界政治   8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0篇
法律   1219篇
中国共产党   369篇
中国政治   932篇
政治理论   173篇
综合类   108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423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485篇
  2005年   377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隐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隐私意识的提高,其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政治上,公私领域的划分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经济上,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其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心理上,人们对本能、自我保护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其存在和发展创造了动力;文化上,不同的文化传统使其存在和发展更具多样性。隐私是一种事实状态,不等同于隐私权的客体,更不等同于隐私权。  相似文献   
172.
自世界分为两大阵营以后,意识形态在实行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之间的渗透与反渗透斗争也随之展开.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进行无休止的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渗透,使苏联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并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3.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父母与成年子女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将房屋出售给子女,如合同并未实际履行,仅以获取子女之小孩学区资格为目的,应依主客观情事综合认定该合同系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归于无效。子女配偶抗辩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实为赠与,应负相应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74.
犯罪对象概念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发民  康诚 《法学研究》2007,29(5):121-128
刑法学者之所以在不同场合赋予犯罪对象不同含义,是因为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传统犯罪对象概念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必要重构犯罪对象概念,将“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和物”与“犯罪客体的直接物质承担者”两种含义适当分离,在理论上区分为直接犯罪对象与间接犯罪对象,二者作为犯罪实行行为指向的事物,有时可发生部分重合,但功能上并不相同,不可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175.
目的 分析眼部损伤程度重新鉴定意见不一致的原因,为此类鉴定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2016~2019年受理的108例眼部损伤程度重新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鉴定时机的选择、鉴定材料的利用、检验方法 的采用、损伤的论证、标准条款的理解等问题是重新鉴定与原鉴定意见不一致的常见原因.结论 针对上述...  相似文献   
176.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industrial tree plantation (ITP) sector has expanded rapidly in southern China, causing important changes in land-use and land control. It involves both domestic and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has provoked widespread conflict and political contestations. The villagers who are affected by the expansion of ITPs have reacted in varied and complex ways: some of the villagers were incorporated in the ITP sector, while others are excluded; some have embraced the change, while others have complaints; and some of the complaints remained latent, while others developed into (overt or covert) forms of resistanc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and why various social groups have responded differently to the expansion of ITP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dynamics of villagers’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in the ITP sector, covering both ‘passive’ and ‘active’ forms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resulting in differentiated political reactions from villagers. This paper hopes to contribute towards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engagement of villagers in changes in land use and land control, not just in the most commonly studied countries in global land grabbing but inside China, and in transactions that involved large foreign companies, something that has so far been missed in the literature on land grabbing.  相似文献   
177.
由于社会历史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学章程制定和执行方面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但是大学章程建设是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提高高等教育育人效能的基础工程,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广泛宣传,充分论证;切实把握《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基本要素,以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与依法治校紧密结合,在大学章程建设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相似文献   
178.
近代哲学基于"理论哲学"的进路,力求于实践生活之外寻得理论的基点,并由此出发构造出涵摄实在整体的理论体系.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必然内涵着单一必然性的逻辑关系,近代哲学由此必然会彻底否定偶然性的地位和作用.而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框架中,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被归向理论哲学的进路,所以同样造成了这一重要范畴无足轻重...  相似文献   
179.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无神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两种文化现象之间,除了存在对立和冲突之外,还有统一和协调的一面。从文化的视角看,无神论与宗教都是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和人文内容。无神论与宗教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表达了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宗教与无神论可以求同存异,结为盟友。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正确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深入开展宗教与无神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0.
Given the complex and profound changes that China'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nditions are undergoing, the Eighteenth Party Congress pointed out that China is still in an important period of strategic opportunity. This assertion has drawn extensive global attention for two main reasons. First, people question whether China is in fact still in a period of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and how China will take and use this opportunity, which will determ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