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6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108篇
工人农民   59篇
世界政治   1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0篇
法律   1391篇
中国共产党   440篇
中国政治   1143篇
政治理论   247篇
综合类   134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487篇
  2009年   472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507篇
  2006年   543篇
  2005年   419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我们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任何一个政党,都把反映它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根本利益的理论、观点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都不会允许反映别的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思想在党内占统治地位。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后果极其严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是一致的。要正确处理一元化与多样性的关系。在立党立国的基本原则问题上,舆论宣传应该是一律的,不应该出现杂音。一切违反党章、宪法的言行,都是不允许的。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行“兼容并蓄”方针。  相似文献   
882.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既不能搞私有化,又不能搞单一公有制。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性质和状况决定的,具有客观规律性。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关键是要贯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我们应该怀着对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来对待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问题。目前,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大大下降,甚至已经危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各级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更应该重视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883.
历史上,人类为了达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经过了长期艰辛的探索.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正在引领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而奋斗.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体现了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知与行之间互动互补的辩证统一.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语境中,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原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共同体现新型现代性的本质属性,又交叉反映着作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及与其相对应的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有机结合.正是在这种有机结合中,凸显其无与伦比的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884.
中国非政府组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政府组织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研究主要集中在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与类型、非政府组织兴起的原因及动力机制、非政府组织与其他主体的关系等方面。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研究仍然亟待加深和拓展。  相似文献   
885.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通过有效的大众化的途径,才能被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掌握和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可通过宣传教育路径、政策路径、文化路径、实践路径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社会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886.
The twenty years 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have witnessed a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Sino-US relations from Security Issue-dominated to Complex Interdependence. Today, conflicts of interest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can be classified and resolved through normal channels, which protects the roots of good Sino-US relations instead of constantly placing them under threat. However, shifts in the relative power of the two countries, and shifting preferences in their interests continue to highlight the fragility of Sino-US relations. China needs to manage this fragile relationship carefully if it is to achieve its aim of a peaceful rise.  相似文献   
887.
Sino-U.S.relations have fluctuat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10. What are prospects for their development? Will it be fiercer strategic competition or will it be long-term strategic stability? Taking into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transitions in global power,this essay analyzes recent changes in Sino-U.S. relations and U.S. strategic assessment of China. Prospects for and future trends in Sino-U.S. relations will be discussed. Since Sino-U.S. relations have always been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multiple...  相似文献   
888.
2010年大选是巴西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现再民主化以来的第6次大选。依靠卢拉政府的卓越政绩,执政联盟在大选中获胜,其候选人罗塞夫当选总统。执政联盟扩大了自身在国会众参两院的席位优势,它控制的州长职位也超越反对党联盟。本次大选进一步表明,中间和中左立场的政党成为巴西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劳工党和巴西社会民主党在巴西政党格局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889.
泰国华文报副刊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华文报副刊呈现出衰败的迹象。本文通过论述副刊的历史、文学形态等,分析了副刊生存的困境,为读者认识世界华文热与中华文化传播的关系提供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890.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net, China's networked public sphere has become a critical site in which various actors compete to shape public opinion and promote or forestall legal and political change.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members of an online public, the Tianya Forum, conceptualized and discussed law in relation to a specific event, the 2008 Sanlu milk scandal. Whereas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 the Chinese state effectively controls citizens' legal consciousness via propaganda, thi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ity by the Tianya public was not a top‐down process, but a complex negotiation involving multiple parties. The Chinese state had to compete with lawyers and outspoken media to frame and interpret the scandal for the Tianya public and it was not always successful in doing so. Data show further how the online public framed the food safety incident as indicative of fundamental problems rooted in China's political regime and critiqued the state's instrumental use of la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