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63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69篇 |
工人农民 | 29篇 |
世界政治 | 39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177篇 |
法律 | 856篇 |
中国共产党 | 248篇 |
中国政治 | 531篇 |
政治理论 | 129篇 |
综合类 | 5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115篇 |
2012年 | 108篇 |
2011年 | 168篇 |
2010年 | 236篇 |
2009年 | 228篇 |
2008年 | 247篇 |
2007年 | 266篇 |
2006年 | 303篇 |
2005年 | 249篇 |
2004年 | 82篇 |
2003年 | 66篇 |
2002年 | 86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亚急性黄药子中毒的实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黄药子对小鼠毒性作用的病理变化及其毒作用机制。方法 按1/4LD_(50),1/10LD_(50),1/30LD_(50)剂量给ICR小鼠连续灌服200%的黄药子水煎剂,观察中毒小鼠各主要器官的组织学与超微结构变化,酶组织化学检查及血清生化检测。结果 中毒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糖原增多,严重者可见灶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通过酶组织化学方法发现肝脏SDH酶和G-6-P酶活性下降,血清ALT和BUN升高。结论 黄药子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或靶组织为肝和肾。毒作用机理是对线粒体、内质网等膜性结构的破坏导致酶活性的降低,影响代谢。 相似文献
772.
目的构建溺死相关浮游生物基因座的复合扩增体系,验证体系特异性并评估其在法医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溺死相关浮游生物同源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用FAM、HEX、TAMRA、ROX、SIZ荧光染料分组标记,构建复合扩增体系;进行体系特异性验证;以16例实验猪样本评估体系检验效能;复合扩增体系、硅藻形态学MD-VF-Auto SEM检测法及硅藻rbc L基因PCR-CE检测法分别检测28例案件样本,比较分析应用效果。结果该复合扩增体系共包含14个基因座,可特异性扩增35种浮游藻类和3种浮游细菌,人、3种人体共生菌及8种浮游细菌均为阴性。以该体系检测溺死实验猪,阳性率为90%,非溺死实验猪均未检出;检测溺死案件样本,阳性率为96%,非溺死案件均未检出。复合扩增体系与MD-VF-Auto SEM法检测案件尸体肺、肝和肾的阳性率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与硅藻rbcL基因PCR-CE法检测案件肝和肾的阳性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文针对多种溺死相关浮游生物14个基因建立的复合扩增体系,具备多种靶物种的特异性遗传标记,且所需检材量小,提高了检测效能,在法医溺死鉴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73.
2020年1月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由疫情引发的各种问题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疫情过后,相关法律争议会有出现。本文针对疫情可能带来的法医临床鉴定相关问题予以思考,给出了法医临床学鉴定流程管理以及鉴定机构法律风险防控的基本思路。关于人身损害赔偿及工伤补偿中的伤残评定问题,作者具体梳理了7个可能相关的鉴定标准,并指出,肺功能障碍的条款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面对因疫情爆发而引发的医疗损害鉴定问题,作者认为,针对特殊时期的医患纠纷,鉴定人在评价医方的专家注意义务时,应充分考量各种影响因素,提倡对医疗行为相对宽松的处理原则,宜适用合理医师标准(即Bolam标准),来体现对医疗行业的尊重。本文针对新冠疾病疫情可能带来的法医学鉴定问题给予了建议和解决路径,旨在为疫情过后鉴定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74.
国际刑事法院对《罗马规约》近年来的解释中呈现出司法能动主义的趋势,即背离约文的字面含义和立法者的原意,扩张国际刑事法院管辖下犯罪的定义和可受理案件的范围。国际刑法的混合性质、先前国际刑事法庭的司法能动主义政策以及《罗马规约》适用法条款和解释规则的不确定性都是导致国际刑事法院司法能动主义的原因。作为非经授权的司法立法行为,国际刑事法院的司法能动主义不但违背国家主权原则和罪刑法定主义,而且损害了国际社会通过其追究国际犯罪的信心。构建对其司法能动主义进行规制的关键在于厘清和协调《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中的解释规则、罪刑法定原则下的严格解释以及存疑有利于被告解释方法三者在《罗马规约》解释中的适用范围及适用关系。 相似文献
775.
最高法民事证据规定对于完善我国证据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证据规定,对作为证据体系重要一环的鉴定意见,从实体和程序方面都做了全面规定,对于缓解司法鉴定在民事诉讼中的诸多困境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中部分条款也可能对司法鉴定制度产生一定影响.为此,本文对司法鉴定可能会受到一定冲击的鉴定人负责制、鉴定意见撤销等基本内容,再次予以阐... 相似文献
776.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外资并购出现了新的特点,新特点的出现也显现出我国外资并购立法的不足。我国应完善外资并购立法,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对特殊行业外资并购及时出台法律进行规制,让外资并购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实现外资并购与我国民族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77.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使得法学界兴起"人工智能法律人格论"。然而,意志只能来源于自然人而非机器,人工智能也无法独立主张权利和承担义务,因此人工智能无法享有法律人格。赋予人工智能法律人格可能会严重冲击现有法律制度,使得其沦为自然人逃避法律制裁的工具,甚至加剧奴役和压迫。面对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坚持人类唯一主体地位,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处理责任承担问题,不得随意拟制法律人格,根据其技术含量采取前期引导、中期约束、后期干预的立法逻辑,理性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778.
行政程序中正当化装置的基本构成——关于日本行政程序法中意见陈述程序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行政程序法》已进入立法程序的研究起草阶段,〔1〕这标志着法制建设进程开始进入到通过成文法典的方式保护私人权利利益的阶段。在起草我国的《行政程序法》时,必然将面对如何在实定法体系之中建构具有正当性的条文内容的问题。其中,程序参加人的意见陈述程序,尤其是其 相似文献
779.
我国缓刑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秉持刑罚轻缓化、个别化之现代法治理念的缓刑制度被认为是“当代刑罚制度的宠儿”①。目前缓刑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刑罚制度。在我国,缓刑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礼》中记载:“若邦凶荒,则以荒辩之法治之,令移民通财,纠守缓刑。②”1910年清政府颁布的《大清新刑律》中始有现代缓刑制度的规定。我国目前的缓刑制度见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这两部法律对缓刑的适用条件、缓刑的考察机关、缓刑的撤销等内容作了规定,建构了我国缓刑制度的基本法律框架。在我国,缓刑是指在具备一定的法定条件时,对被判处一定刑罚… 相似文献
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