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00篇
工人农民   43篇
世界政治   6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6篇
法律   1092篇
中国共产党   286篇
中国政治   631篇
政治理论   196篇
综合类   75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41.
The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 (ESOP), a capitalist practice, was borrowed for the purpose of rescuing and even consolidating socialis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during the drive in China to reform ownership. More precisely, ESOP was implemented to bail out failing firms, raise funds, increase work motivation, reduce agency costs, and promote industrial democracy. The findings of a case study of three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uggest that some short-term goals were basically achieved, but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other long-term goals was somewhat problematic. Based on our initial findings,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942.
胡守钧教授在《社会共生论》中,从社会存在论角度首次提出了“社会共生”的概念,并从人性论的思路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共生的机制——“斗争与妥协的互动”。“社会共生”是“社会和谐”的事实前提和基础;承认“社会共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前提,而构建“和谐社会”又是为了社会能更好、更合理的“共生”,这些集中体现了胡守钧教授提出“社会共生”和“社会共生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43.
宁波主要制造行业的竞争力强于上海.宁波制造业竞争优势来自于地理条件优越的临港工业和机制灵活的传统加工制造业.宁波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利用上海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  相似文献   
94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实际上包含着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新的认识。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整个体系中,社会和谐始终是基本的核心的价值,这不仅是社会主义题中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确立这一核心价值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党的历史任务以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45.
中国共产党进行中国社会的整合有自身的先进性优势,其社会整合模式的选择包括市场整合模式选择、法律整合模式选择、中间组织的整合模式选择、社区整合模式选择。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机制是一个链式结构,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发挥党委领导核心的地位、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社会组织协同的功能和公民广泛参与的共治作用,建构对社会整合的价值认同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获取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46.
中国集体林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集体林权改革涉及集体林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落实,与从事林业生产的村民利益息息相关,如何搞好集体林权改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国家开始在部分省实施农村集体林权“试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改革也存在不少忧患。本项研究通过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集体林权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47.
树立荣辱观重在知耻、有耻--论羞耻感与荣辱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愈渐泛滥的不良的社会风气可见,荣耻不辨,耻感消解,确有“去羞耻化”(实质是去道德化)的倾向。“耻不从枉”,知耻而后正。知耻和知荣是一个问题的两面,知耻是对是否知荣的验证,仅有知荣,很可能只是追求虚荣而已。显然,在价值观的范畴内,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关键在于“知耻”、“有耻”,在于要有“耻感”。耻感作为对善的否定性把握,是对恶的抑止力和为善的激发力,是为善祛恶的内驱力。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显露无遗的情况下,当应特别重视“耻感”的问题。耻感或羞耻心是人之为人的底线,是人格的基本点,人有耻感,是保持做人尊严的自因,因此,尊重和自重人格,也就是保护和激发耻感,从而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这是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条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948.
能源技术创新是解决我国长期能源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演化经济学的“技术-经济范式”的基本原理分析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应将能源技术的进步提高到国家长期发展和经济赶超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解决我国长期能源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国家创新系统,促进能源创新。  相似文献   
949.
从政治合法性角度看政府信用建设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用建设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基石,建设社会信用的前提是政府守信。本文从政治合法性这一视角分析政府信用建设的必要性,认为无论是从政治合法性的来源还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看,都有必要进行政府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950.
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其发展还处于库恩所说的“范式前阶段”。但是,散布在其他学科,与公共管理学科紧密相关的,或者说本来就应归属于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却并不逊于其他学科。在我国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公共管理的教育与科研活动势必要面对社会需求,把自身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并且需要加快建设步伐,才能够走向成熟。而如何把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好,是“业内”人士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为此,在学报2006年1月召开编委会年会之际,我们和与会的专家学者商定,以笔谈的方式开设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专栏,大家各抒己见,以期引起反响。在此,我们诚邀对此论题感兴趣的同道学人赐稿,为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献智献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