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粮食托市的政策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是积极促进粮食生产、加强粮食安全的价格宏观调控举措全国春耕开始前后,国家两次提高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  相似文献   
22.
继2001年浙江等8省市主销区实现粮食流通全面市场化之后,2004年6月我国又全面放开了主产区的粮食购销和价格。这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实现了粮食流通市场化。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对于推动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产生了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实现粮食经营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后,还要不要粮食流通主渠道?粮食经营市场化、市场主体多元化与粮食流通主渠道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我们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明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属于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仍然需要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粮食…  相似文献   
23.
丁声俊 《传承》2011,(6):32-33
当前,以生物技术、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为主流的绿色浪潮正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对于振兴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4.
一、正确估计粮情正确估计粮情,是正确决策、避免失误的前提条件。这是对近年来粮食经济理论和实践反思得出的难忘启示。忆往昔,百家群起,正确估计粮情多么不易。从80年代初叶以来,围绕中国粮食问题展开了一场又一场争论:先是对所谓“大粮食”观点和效法西方采取“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食物构成的辩论;接着是对“粮食过剩”观点的商榷。特別是1984年粮食总产  相似文献   
25.
前些日子,我们在山西晋中地区调查,发现这里的饲养专业户发展迅速,一九八二年全地区只有四万四千户,一九八三年剧增为二十一万五千户,仅养鸡数就由二百三十万只增加到三百一十八万只。当地同志告诉我们,饲养专业户一出现就要求提供数量充足,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饲料。在这  相似文献   
2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些地方的粮食经营单位由于没有相应地实行经营方式的转变,还是像原来那样简单地从事粮食的购销调存,导致这些单位经济上陷入非常困难的处境,有的单位甚至连工资也发不出去,过去令人羡慕的“粮老大”,出现了职工队伍的不稳定。粮食部门自身经济效益差,无法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也就难以很好地为农民服务,为稳定与促进粮食生产发挥  相似文献   
27.
笔者在德国大学和科研机构学习与在农村实习期间,对德国食品的质量安全和风险防范感受良多.感触最深刻的是:德国人对本国生产的食品很自信,甚至充满自豪.德国食品赢得民众高度的信任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于德国联邦政府采取严格措施、广大企业注重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风险防范的必然. 目标和原则明确 食品质量安全保障的目标和原则明确.走访德国城乡,走进德国的市场,所到之处都使人感到,食品品种多,质量优,安全性高,让消费者放心.德国政府和相关企业,对食品生产和经营,都严格体现"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健康"和"谨慎义务"的理念.从这种理念出发,德国关于食品安全规定了以下三大目标:保护消费者健康,仅允许提供安全的食品;保护消费者不受欺骗,严格防止欺诈;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向消费者提供实事求是的信息.  相似文献   
28.
生物能源:开拓低碳经济之新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兴低碳经济需要发展生物质燃料,我国拥有开发和发展生物燃料的雄厚潜力。站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高度,为充分满足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对新型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必须大力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使之成为替代化石能源的重要新能源,开拓低碳经济的广阔路径。  相似文献   
29.
<正> 一、农村急需培育规范市场经济体制在农村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我国出现了主要食品的供求断裂。对此,有的同志将其归因于农村第二步改革,认为是农村第二步改革的失误造成的。我们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因袭传统的旧观念、旧体制所得出的错误结论。实际上恰恰相反,诱发这次农业波动的深层根源在于旧体制。所谓旧体制,是指适应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而建立起来的农村经济的管理体制(这已进行了重大改革),城乡关系中重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