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98篇
中国共产党   138篇
中国政治   592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  相似文献   
262.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信息和信息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经济社会起着巨大的催变作用,信息技术取消了时间和距离的概念,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彻底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带领社会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与此同时,人类社会所遭受的灾害风险受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的影响而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263.
邯郸共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在我们喜迎第二十九个教师节之际,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2013·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邯郸市隆重举行。论坛围绕"新形势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达成了《邯郸共识》。  相似文献   
264.
6月12-13日,2006民政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副部长罗平飞、姜力、窦玉沛,中纪委驻部纪检组长刘光和.中国老龄协会会长李本公出席了本次论坛。在论坛上,李学举部长为论坛开幕致辞,罗平飞副部长宣布50篇获奖论文名单,姜力副部长作总结讲话,窦玉沛副部长主持开幕式。本次论坛设有"十一五"民政发展战略论坛、"十一五"民政工作基本任务和推进思路、民政工作机制体制创新论坛、民政部门能力建设论坛等4个分论坛,五位专家作了主旨发言.13位优秀论文获奖者报告了研究成果,部机关7个业务司局和中彩中心介绍了"十一五"工作思路和推进措施。本次论坛呈现五大特点:一是研讨主题鲜明突出.集中研讨了今后五年民政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组织领导坚强有力;三是运作机制不断创新;四是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五是成果应用水平明显提升。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部分专家学者,民政部各司局和直属单位负责人,部分省、市、自治区民政厅局长及论文获奖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265.
5月初,"好声音"从北京传到南宁:西林岑氏家族古建筑群、柳城巨猿洞等24个项目新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让广西的"国保"总数达到66处;广西民族博物馆、梧州市博物馆等7家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三级博物馆。"这些年,我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越来越  相似文献   
266.
267.
改革开放四十载,中原铁路见证了从蒸汽机到复兴号的旧貌换新颜。郑铁青年紧随时代的脉搏,在沧桑巨变中筑起靓丽的铁路风景线。  相似文献   
268.
新年献辞     
大江奔流,一泻千里。在惊涛拍岸声中,人们年复一年弄潮前行,一次又一次迎送似水年华。回望2008渐行渐远的身影,在挥手作别之际,心中蓦然百感交集。再见,2008,我们记住了你所留下的这一圈有喜悦有悲情的历史年轮!  相似文献   
269.
城市是所有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巨大承载体,城市越现代化,其致灾易损性就越强,城市就显得越脆弱.城市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城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安全,就不可能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70.
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我国极端天气频频出现.面对发生巨灾风险机率的加大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安全的需求更加强烈.因此,如何让防灾减灾的意识融人人们的生活,让防灾减灾能力的培养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让防灾减灾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防灾减灾行动贯穿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