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143篇
中国共产党   247篇
中国政治   192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6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1.世界经济现状 在我们进入21世纪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开始发生了地壳式的变动,即欧美经济的停滞与亚洲经济的隆起。 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在2001年1月达到最高值之后,其泡沫开始崩溃,世界股票同时开始下跌,IT不景气深深笼罩着世界,世界贸易减少,阿根廷不履行债务引起了中南美的经济危机,国  相似文献   
662.
康有为是中国最早关注欧美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知识分子,他曾经在《大同书》中介绍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学说。但是由于康有为对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了解不深,从而对傅立叶的学说产生了一系列误解,并且将傅立叶的农村协同合作构想同孟子的“井田制”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663.
经济法价值初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法价值初论鲁篱经济法价值,是指经济法所构筑的法律秩序的目标及其调整的法律活动所应当遵循的基本方向和原则。具体而言,析论经济法价值对我国经济法的理论构建和实务运作具有如下功效。首先,这是经济法调整对象理论研究的逻辑结果和必然延伸。在经济法学体系的构...  相似文献   
664.
1953年10月初,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受中央委托,率领工作组到南方各省就农村合作化运动进行考察指导。随行人员有邓子恢夫人陈兰、农工部二处(互助合作处)处长李友九、我的父亲鲁亚夫(邓子恢秘书)以及警卫员于汝亮等。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央提出的政策  相似文献   
665.
初识理事温骧是在2010年6月,当时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应黑龙江省政府邀请,组织部分海内外企业界人士赴哈尔滨参加第二十一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温骧作为中国统促会企业界理事也在其中。  相似文献   
666.
鲁子花 《支部生活》2011,(12):33-33
“教育寄托着民族贫困地区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只有让民族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才能使深山峡谷中的更多孩子‘走出去’,才会带来脱贫致富的曙光。”民族贫闲地区的教育问题让来自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从事小学教学8年多的基层教师,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罗玉兰非常牵挂。  相似文献   
667.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它寄托着亿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强国必先强教.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这一切成就,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668.
民众认为不杀犯罪人药家鑫、李昌奎不足以平民愤,许多刑法学者和法官则认为两人都有自首情节,根据自首可以从宽原则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精神应予以免死,但两被告人的最终命运都是死刑立即执行。深究之,这源于自首可以从宽是"可以"而并非"应当",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并非唯"宽"马首是瞻而需"宽严并济","少杀、慎杀"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刑事政策背后的逻辑并非"不杀"。综合考量两人实施犯罪的手段残忍、性质恶劣、主观恶性极大、动机卑劣、社会危害极其严重,因而虽有自首情节还不足以免死。  相似文献   
669.
李化民  孟志远  鲁建民 《前进》2012,(10):36-37
曾几何时,村庄的大街小巷泥泞难行,制约着经济发展,愁煞祖祖辈辈的乡下人.曲沃县南常村的常克智老汉,去年秋天就因阴雨连绵,乡村道路不畅,眼巴巴地看着葡萄卖不出去烂掉在果园,损失两万多元而伤心落泪…… 今年却不同了,村里的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前来收购葡萄的外地商贩来了一拨又一拨.果园丰收在望,老汉喜上眉梢.  相似文献   
670.
诈骗罪中的被害人过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诈骗罪既遂的根本原因在于被害人因疏忽陷入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而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疏忽刑法无法给予评价,这是匿名社会必然付出的交往成本。但是,在充满风险且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以及刑法资源有限的情状下,对诈骗罪中有过错的被害人提出谨慎义务并非义务加担,而是防止自我法益损害最有效的手段。当然,为防止被害人二次受害,应将被害人违反谨慎义务的区域限定在极端型、违法型和怀疑型这三种类型范畴,才能认定诈骗罪中的被害人存在过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