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仝华 《理论学刊》2006,3(3):15-16
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对我们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谈了对“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和判断标准”、“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体现”及“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仝华 《当代贵州》2004,(24):11-12
能否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其存在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对保持其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是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认真回顾党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的历史发展,对我们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大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其中蕴含着习近平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思想。而他所著《摆脱贫困》一书则从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14.
仝华 《理论学刊》2004,3(3):49-53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党内民主如此重要,而批评和自我批评既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形式。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在党内的普遍养成,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疑,毛泽东为培育这一优良作风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男女平等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揭示妇女受压迫根源和妇女解放条件与途径的男女平等理论是该理论基础的源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揭示中国妇女解放特点、路径与规律的男女平等理论是该本土理论的基石,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男女平等理论是其直接理论依托。  相似文献   
16.
仝华 《党史文汇》2014,(8):9-15
正1978年,即将进入而立之年的新中国,经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正式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邓小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这一序幕的揭开做出了多方面的重要贡献。回顾他对这一历史的贡献,对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着重要意义。领导整顿工作,为实行改革奏响先声1987年10月13日,邓小平在会见匈牙利客人而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时讲道:"说到改革,其实在1974年到1975年我们已  相似文献   
17.
仝华 《党史文汇》2012,(1):4-11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一个划时代的伟大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发生.领导这一革命的是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全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  相似文献   
18.
1921—1927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早期,是党探索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起步时期。虽然,这一时期党在许多方面不可避免地带有幼稚性,但是,没有这一时期的起步,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成熟、成功和辉煌。这一时期,党逐步提出的科学的反帝斗争思想及纲领、政策和策略,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及其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对此进行考察和研究,既是我们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党的历史的需要,也是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借鉴党的历史经验,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一、揭露华盛顿会议的…  相似文献   
19.
仝华 《党史文汇》2014,(7):25-27
正五评美国"白皮书",是1949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毛泽东先后撰著并发表的一组重要政论文章。在此,毛泽东充分利用美国"白皮书"所提供的反面教材,鞭辟入里地揭露了近百年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澄清了有关中国革命的若干重大原则问题,对促进全国各阶层人民提高政治觉悟,以利中国共产党更紧密、更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夺取革命的新胜利和准备建设新中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