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非传统安全与中国和平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非传统安全问题挑战人类现时代的每一个中国人,谁也不会忘记2003年的那场阴霾——SARS在短短两个月之内扩散到五大洲的19个国家。SARS肆虐之后,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亦或民众,都不得不去认真地面对一个严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领事保护理念,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区域的海外机构、企业和公民的安全是中国海外安保供给体系的首要关切。后疫情时代的安全环境、安全威胁和安保内容的新变化凸显了海外安保的供需落差,如何通过完善海外安保供给体系来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挑战,成为总体国家安全治理不得不重视的紧迫性议题。根据风险/焦虑-威胁/恐惧-危机/恐慌的升级过程,可将海外安保区分为预防、震慑、应急三种类型,政府、军队、国际安保公司、社会组织和海外企业能够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在明晰中国海外安保“阶段-类型”及对应的多元供给主体职能的基础上,中国海外安保供给体系的完善需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理念指导下,遵循“预防-震慑-应急”一体化的供给模式,建构多元供给主体联动体系,从而弥补现有供给体系的不足,全面推进“海外中国平安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全球安全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具体化,是运用中国智慧为人类自救于危难、发展于和平、成就于安宁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安全观是安全的一种理论化的体系性认知。“全球安全倡议”宣示了中国的全球安全观,弘扬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了国际无政府逻辑,完好地回答了安全指涉对象、安全立场、安全原则、安全治理的目标/主体/方式/内容等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性与时代价值。全球安全是一种本体安全,“和合”是其正向价值取向的核心,共生、共建、共享是其基本特性。为此,“全球安全倡议”的实践前提是“和合共生”,实现路径是“和合共建”,价值目标是“和合共享”。维护与塑造全球安全的共建策略是,达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共识,形成安全互助的良好态势,促成安全互保的战略环境,建成安全共享的治理体系。“全球安全倡议”作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框架设计,描绘的正是呈现和合共生、和合共建、和合共享的人类安全“前景图”,以保障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4.
"平安中国"是时代发展的新主题、社会治理的新课题、也是民众所普遍关注的新议题。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凸显与应对,强化了"平安中国"建设的现实诉求,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揭示出"平安中国"建设的历史必然。平安中国的价值取向是"社会安全"与"人的安全"得以维护,社会和人成为安全的价值基点。在当下的安全治理方式转变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平安中国"的"大外交"、"大戍边"、"大民防"的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15.
国际安全研究能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如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这是国际安全研究学者及国际关系理论专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一门学科的建立,往往需要体现出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的一致性,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能奠基学科  相似文献   
16.
"共同威胁"与"共患意识"引发人类对非传统安全的普遍关注。非传统安全的价值实质是"共享安全"。共享安全不仅是安全指涉对象的扩展与转型,也是非传统安全理念的提升与非传统安全话语的创新。西方非传统安全理论经由传统安全研究与和平研究的延伸与扩展,形成了建构主义、哥本哈根学派、后结构主义、批判安全理论、人的安全研究、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主要流派,其主要价值取向是"建构安全"。然而,共享安全的关键是如何面对与解决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异质性"冲突,中国的安全观与外交方式的价值类型此有着重大的意义与贡献。中国以"保合太和"、"万国咸宁"、"和而不同"为标志的"和合主义"思想渊源,为共享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内核与独特的价值坐标。中国学者的"新天下主义"、"多种行为主体的共同安全"、"人类共同安全"、"全球深度治理"等对"共建安全"方案的多维度探索,为共享安全提供了极具创意的可能性论证。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外交实践与融入世界的"优态共存",为共享安全提出了解决现实冲突的重要范例,也为共享安全的可行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17.
冰冻雨雪灾害折射我国危机管理之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政府、民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场大范围雪灾正逐渐退去。电网中断、火车停运、机场关闭、房室倒塌、电煤紧缺、农田受灾、企业停产、通信停止、高速公路封道、大量旅客滞留……中国又一次面临了继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SARS之后的全国性灾害,而这次冰雪灾害更是同春运高峰相叠加而引发了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冰雪之灾"加"春运高峰",这看似偶然性的相联,实则反映的是我国区域经济关联加深、人口流动规模庞大等综合  相似文献   
18.
余潇枫 《人民论坛》2022,(15):22-25
外来有害生物通过“暴涨式蔓延”“无敌型杀手”“隐性式攻击”等方式造成形态各异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其安全威胁的主要特征有高度隐蔽性、无序撒播性、灵活多变性、危害传递性。为此,要从大安全观与“全域安全”的新视角,重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带来的非传统安全挑战,不仅要努力搭建国家间、区域间、国际间有害生物信息和技术交流合作的智网化平台,还要为全球非传统安全维护特别是生物安全共治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国际社会不但存在着道德,而且存在着国际关系伦理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这一逻辑体现在国际道德历史跃迁的三个阶段上:即无政府条件下的“自在状态”——冲突,相互依赖条件下的“自主状态”——合作,国际机制及其规范合法性条件下的“自为状态”——建构。  相似文献   
20.
一、非传统安全的概念内涵所谓非传统,是相对于传统而言。传统安全是指国家安全,国家的政治及军事安全是其主要内容;非传统安全是指由非政治和非军事因素所引发的、直接影响本国和别国乃至全球发展、稳定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