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正>当前强调国家—社会协同治理的原因有三:官民共治是实现善治的基本途径;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重建新的治理秩序的需要。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切实推进官民共治,有以下几个着力点:第一,确立核心政治价值,重构政治认同。核心政治价值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政治认同的基础,也是民主治理的根本价值所在。从民主治理的角度看,自由、公正、尊严、和谐,就是我们应当努力弘扬的核心政治价值,也是官民共治的价值目标。第二,改造公民教育,强化公民在公共  相似文献   
102.
新一届政府上任伊始,便正式提出建设“创新型政府”的目标,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政府创新,就是公共权力部门为增进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创造性改革。政府创新首先是一种行政改革,包括行政管理体制、行政机构和行政程序的改革,它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政府创新不是一般的改革,它是为了增进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创造性改革。没有创造性,不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那些政府改革,不属于政府创新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共产党是掌握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核心权力的唯一执政党,党的领导干部是公共权力的掌握者。因此,治国必先治党,依法治国必先依法治党。  相似文献   
104.
俞可平 《团结》2012,(2):50
政治民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推行民主的时机和速度,选择民主的方式和制度,则必须与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地缘政治、国际环境相关,而且与国家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人物和国民的素质、公民的生活习惯等条件相适  相似文献   
105.
<正>最近这些天,我集中在读些古代和国外关于人类理想社会的书籍,沉浸于思想家们如何评价伟大的政治家和理想的政治状态。忽然在《人民日报》上读到了温家宝总理回忆胡耀邦同志考察黔西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6.
中国模式并没有完全定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简单地把"中国道路"的价值,看作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国情太特殊了,建立在这种特殊国情基础上的"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恐怕是其他任何国家都不能简单地效仿的。我还想特别  相似文献   
107.
从政治结构—功能分析的角度看,当代我国政治系统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政治党团机构的行政化,政治职能机构的多重化和政治权力机构的形式化。这些政治结构—功能特征曾经在长时期中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但是,其赖以存在的这些现实基础现在已经开始消失,与这些特征相适应的政治结构—功能机制的弊端日益明显。改革和调整现存的这种政治结构—功能机制成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机构的结构—功能特征加以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8.
成长的快乐     
减轻学生负担,还给孩子们一个天真的童年,使其成长过程与欢乐相随,已经成为社会的强烈呼声。怎样能够使我们的孩子既受到良好的教育,又不失快乐呢?欧美国家对待儿童和学生的做法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尽可能为少年儿童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使成长过程能带给他们更多的欢乐,是西方国家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和社区的首要职责之一,这一点先从营造免费的儿童游乐设施开始。 我在接我女儿去柏林之前,曾对她说,到  相似文献   
109.
警察作为一种特殊职业,拥有特殊的权力。在五、六十年代,“警察叔叔”那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忠于职守、为人排忧解难的美好形象就已深入人心。那么,在今日的欧美国家,警察又扮演着怎样一种角色呢?浏览一番《“警察叔叔”》中的鲜活故事,定将使您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10.
近些年来,国内出现过各种“热”,如“气功热”、“文凭热”、“经商热”等,其中“出国热”恐怕是历时最经久的“热”。出国不是到非洲的穷国,也不是去亚洲的落后国家,而是奔发达富裕国家,简单地说,就是奔西方国家。出国有很多动因:有的人是为了去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的人是因为那里有国内不具备的实验设备和研究条件;但不可否认,许多人是冲着发达国家的优裕物质条件而去,似乎那里遍地是黄金,到处是财宝,那里还有自由的空气和舒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