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65篇
中国共产党   100篇
中国政治   87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健声  老兵 《党员文摘》2009,(6):22-23
留学生女儿退学示威 2007年12月下旬,在英国留学的陈涵放寒假回到湖南某县城的家。  相似文献   
92.
占峰  开健 《学理论》2009,(8):117-118
师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母机”,担负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重任。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师范教育的意义显得更加重大而且深远。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校为本、以文化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师范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3.
随着世界各国法治的不断发展,对于检察官法律守护人的角色,应该说已成为国内外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共识。联合国《关于检察官作用的准则》有关检察官客观义务的规定就是一个例证。检察官  相似文献   
94.
鲍乾中,字墨龙,号松海,1948年5月生于安徽省太和县苗集镇,居北京,现任《中国教育》书法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诗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人生教育部中国书画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他发明了《汉字实用艺术行草书体》,创立了《实用艺术行草书鲍氏定律》,获得了《鲍氏实用艺术行草数码字根》、《鲍乾中万用公文纸》两项国家专利。完成了《汉字硬笔书写数码化字典》和《汉字毛笔书写数码化字典》,填补了行草书没有笔画的空白……  相似文献   
95.
英国著名记者、作家迪克·威尔逊在《周恩来传》里写道:“周恩来未成为一名他的家庭希望他日后成为的达官贵人,他少怀大志,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甚至没有一只属于他的皮箱,他就这样走进了北京,开始肩负起从根本上改造世界上最大国家的任务。”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的周恩来一生遇险无数次,其中在延安劳山遇刺,是最意想不到,也是最惊险的。周恩来自己也说:“我一生遇过很多次危险,但最危险的就是那一次,那次是陈友才同志代  相似文献   
96.
2010年12月”至12日,南靖具山城镇29名县、镇人大代表对在该镇的闽星项目区、葛山工业区、元湖工业区等工业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视察。代表们在听取该镇工业项目建设分管领导有关情况介绍后,  相似文献   
97.
98.
亢凤华 《传承》2014,(4):52-53
董必武的历史是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鞠躬尽瘁,奋斗一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董必武的思想就非常丰富,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董必武的这些理论不仅为毛泽东思想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思想资源,而且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
穆健 《法制与社会》2014,(10):129+137-129,137
新刑诉法的实施,既给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部门职务犯罪侦查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从而更好地开展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就成为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0.
马克思视域下的教育需要是人和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是社会需要、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张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免费的普及教育,用社会教育代替家庭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施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等途径来满足工人阶级及其后代的教育需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教育需要满足思想对当今中国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均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