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0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54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2016年央视猴年春晚,登上舞台为歌星伴舞的数百台智能机器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放眼全球,一场机器革命正蓬勃兴起;被称作"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的机器人正广泛地渗入制造业乃至全社会,我国2015年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也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12.
在承接二战期间涌现的科技成果的基础上,战后科技革命催生了大批与国际安全息息相关的重大科技创新。其对国际安全的主要影响是:美苏"核均势"既使全人类笼罩在核战争的可怕阴影下,也起到了抑制大规模核战争发生的作用;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大多是美苏利用其常规武器技术优势在背后支持或直接挑起的;信息技术等尖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战争形态;一些科技革命成果既成为维护国际安全的有力手段,其自身发展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国际安全问题。随着"现代生活方式"从少数西方国家向整个世界扩展,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使"环境安全"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共同的国际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13.
日本:十个令人注目的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日本形势有十个令人注目的动向:经济衰退、货币紧缩、改革摇摆、心理不安、日元贬值、欲修宪法、更加亲美、害怕中国、注重双边、欲返亚洲.  相似文献   
114.
日本经济:真实的衰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因日本政府以经济衰退作为日元贬值的借口而否认其经济衰退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5.
建设东亚共同体的十大关键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亚各国应形成“加强东亚合作是大势所趋”的恳切共识。中日应坚持“多边或地区高于双边”的外交原则,不把双边的分歧带入多边或地区的对话中。中日应支持中小国家在推动地区合作中发挥“牵头作用”,应认识到“一国主导型”的东亚合作模式是行不通的。中日韩应借鉴欧洲联合首先从“煤钢共同体”出发的经验,为建立东北亚能源环境共同体而努力。日本应注意使《日美安保条约》不具有任何直接、间接针对中国的成分。中日等国需要推动各自国内的体制与结构改革以适应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应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东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人员交往,真正把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到东亚各国的政治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16.
战后日本一直把美欧作为对外经济关系的重点,采取“脱亚入美”、“脱亚入欧”战略,通过发展同美欧发达国家的紧密的经济联系,充分利用了美欧的广阔市场和先进技术,享受了所谓“后进国利益”。然而,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追赶美欧目标的基本实现,日本与美欧关系中的竞争因素日益上升,而冷战结束又使抑制这种竞争的政治因素(共同对付苏联的战略需要)大为减弱,从而导致早已出现的西方国家间的经济矛盾、特别是日美贸易摩擦进一步激化,与此同时,以欧洲统一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日益发展;亚洲一些主要国家改革开放成效卓著,经济出现了迅速增长的局面;冷战结束又使日本发展同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制约进  相似文献   
117.
历史上,举凡新兴大国崛起,都会同已有的霸权国展开霸权之争,最终通过一场全球性战争,导致霸权的更迭。但如今中国崛起是和平崛起,不会构成对他国的威胁。本文就中国不是威胁的八个理由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18.
2011年,日本"3·11"地震发生后,有学者将此次大地震对日本所造成冲击之大,与日本二战战败相提并论,将其看作日本战后历史的一个分水岭,认为日本将"迎来‘灾后'时代"。国际学界热议"灾后"日本走向。本刊特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研究员、中国中日国际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冯昭奎与日本旅华知名媒体评论人加藤嘉一围绕上述问题对谈,从中日学者的观点碰撞中探析日本正经历的这一历史转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9.
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金融界被不良债权问题拖得精疲力尽,近两年又被在推右操似地踏上了号称“金融大爆炸”的改革之途,不得不以十分虚弱的体质面对外国金融机构“如狼入室”般的猛烈攻势,一家又一家日本金融机构在‘告作”的名义之下投入外国金融机构的怀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8月20日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宣布要在明年秋大共同出资组建金融持股公司,实行金融业务全面大联合。三大银行的头领在会见记者时“斗志昂扬”他表示:这次不仅仅是为了要“生存下去”,而是一种“攻击之举”,3强合并不仅在资产规模上可跃…  相似文献   
120.
中日战略利益的交汇点 在21世纪中日两国战略利益能否找到新的交汇点呢?应该说中日两国战略利益交汇点是一个客观存在。 首先,共同对付非传统威胁是中日战略利益正在上升的交汇点。 随着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特别是“9 ·11”事件、抗非典疫情以来,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地位明显上升,可以认为中日之间、也包括中美之间一度出现的“携手对付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