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81.
冯骥才 《民主》2010,(2):4-4
"过年"就是这么一个奇怪的词,一说起来,中国人就会从心底升起暖暖的盼头。盼来了,又觉得,"年味儿好像一年淡似一年了……"  相似文献   
82.
隆回手记     
来到长沙只是稍稍一站,便扎到下边,由湘西绕到湘中,为了心中的期待太久的一个目标:隆回。  相似文献   
83.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表达了对文艺工作的重视和期望。座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70余位文艺界代表欢聚一堂、畅所欲言,其中不乏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本刊特约参加本次座谈会的三位党外代表人士尚长荣、冯骥才、边发吉的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4.
正很少一种民间艺术包含如此之多的文化元素;很少一种民间艺术具有如此众多的地域个性;很少一种民间艺术以如此浪漫和充满想象力的方式一年一度去点亮生活。近千年来,人类地球东部的山川大地上,一直绽放着一种美丽又绚烂的人文和艺术之花,它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间创造——年画,其影响曾衍至东亚和南亚一些国家,并早在一个世纪之前就成为欧美及日本人文学者关注与研究的  相似文献   
85.
近来,一个概念愈来愈响亮,这个概念是"文化自觉"。此于知识界是高兴的事,因为这个很早就发自知识界的声音开始有了社会回应。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在进入经济全球化之后显示出蓬勃与雄劲的活力。尽管"两个文明一起抓"提得很早,颇  相似文献   
86.
山西货     
冯骥才 《传承》2009,(9):46-47
如今古玩市场大开放。各地古物尽数登台亮相,因有了山西货、山东货、陕西货、西藏货等之说。某个地方的古物成了名,一定是此地的事物特点鲜明,风韵独具,且具收藏价值。从民俗学的角度看,则是由于该地方的民俗独异,审美殊别,封闭日久,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87.
冯骥才 《党建》2014,(2):54-56
近千年来,人类地球东部的山川大地上,一直绽放着一种美丽又绚烂的人文和艺术之花,它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间创造——年画,其影响曾衍至东亚和南亚一些国家,并早在一个世纪之前就成为欧美及日本人文学者关注与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88.
守岁     
一种昔时的年俗正在渐渐离开我们,就是守岁。守岁是老一代人记忆最深刻的年俗之一,如今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城市人,最多是等到子午交时之际给亲朋好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拜个年,然后上床入睡,完全没有守岁那种意愿、那种情怀、那种执著。  相似文献   
89.
千万不要把“新农村”变为“洋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骥才 《民主》2006,(8):1-1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农耕时代,由于历史悠久,民族多样,文化板块众多,形成了缤纷灿烂、风情各异的民族民间文化,真可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广大农村至今保持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根脉。农村的文化包括各类民俗、民族语言、生活民居、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曲艺、民间杂技和各种传统技艺等等,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地流传于农村,它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是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情感之根。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既是那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  相似文献   
90.
拒绝句号     
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他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那上千页稿纸的最末一行画上一个句号时,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没有那种大功告成后该痛快干一杯的喜悦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