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3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3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现代公务员制度确立之初,就将"永业"作为其重要制度内涵。上世纪70年代后,新公共管理运动对公务员"永业"制度提出了挑战,一种更具弹性和流动性的公共人事制度成为众多国家改革的取向。但由于多种原因,公务员"永业"制的根基在很多国家并未根本触及。在我国,由于公务员退出机制不健全及运作的不顺畅,形成了公务员岗位事实上的"永业"现象,造成公务员队伍的活力不足、公共管理目标取向位移、尾大不掉等问题。因此,健全公务员退出机制、结束事实上的"永业"现象是当前公务员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2.
新时期,面对惩腐防腐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共中央发布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该文件给纪委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的监督检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纪委如何按照《纲要》和《规定》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在抓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的监督监察作用,是新时期党委应当给予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3.
政策在完成使命,或者无法发挥预期功能条件下,如果不能及时地终结而继续运行,往往会带来资源浪费、机构臃肿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但由于存在利益的纠葛和冲突,政策终结通常很难顺利的开展和完成。要达致及时、有效的政策终结,除了要合理利用政策终结的内部力量(主要来自政策的权威主体),还要充分发挥政策参与的外在动力。基于当前我国政策参与的弱点与不足,有必要采取措施进一步促动公众政策参与。  相似文献   
44.
公共政策产出存在多种机制:政府主导的"内生型"、公众有限参与的政府"回应型"、多中心治理下的"网络型"等。在各民主制国家多种政策产出机制是并存的,只是由于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同,三者所占比重不等而已。在治理理论成为一种政治思潮的今天,多中心的"网络型"政策产出机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和关注。这既给传统的政策产出机制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也使得该机制的不足得以暴露,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一政策产出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公共政策产出存在多种机制:政府主导的“内生型”、公众有限参与的政府“回应型”、多中心治理下的“网络型”等。多种政策产出机制在各民主制国家都是并存的,只是由于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同,三者所占比重不等而已。在治理理论成为一种政治思潮的今天,多中心的“网络型”政策产出机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和关注。这既给传统的政策产出机制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也使得该机制的不足得以暴露,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一政策产出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
有限政府是个相对概念,其塑造需要基于一定的经济社会背景。无论政府职能与规模在量的绝对数上是大是小,只要它与当时的经济社会背景能深度契合和有效匹配,那么这种政府就是有限而高效的,其治理能力通常也会较强。当下,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政府、社会与市场分工尚未得到合理的廓清,政府事实上承担了过多的经济社会职能,这就引出了有限政府建构的命题。有限政府的建构,不应单纯地追求政府规模的减缩,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功能有效发挥基础上的成本最小化,也即政府能力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7.
政策公共性是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基础、权威性的关键和政策评估的根本标准,是公共政策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但现实的政策过程中,政策公共性缺失却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本文从政策系统组成的角度分析政策公共性缺失的原因,以期为相应对策的选择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48.
公共性取向是政府行政理念与行政品格的最高要求,行政人格的类型决定了这种理念在行政中的实现量度,以公共性为标准来主导新时期的行政人格的塑造,对于政府规范或导向公共性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机制,如何协调两种治理机制,更好的发挥整体社会治理效果,是建立科学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0.
在社会多元治理背景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机制,因宏观上不同的内驱力、价值取向和运作机制,微观上政府职能扩张、群众自治意识淡薄和基层自治组织的利益聚合表达功能不强等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协调困境.为更好地发挥社会多元治理机制,实现社会的“善治”,必须找准路径,使这两种不同的治理机制走出协调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