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3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3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81.
公共职位纳新应秉承公平的竞争机制向所有社会适格人员开放,这是社会阶层之间正常流动、保持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存在的上代"公共职位"占据者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实现的公共职位代际传递的行为和现象,却实实在在的埋下了"既得利益阶层"的凝固和"社会阶层分裂"的隐患。分析公共职位代际传递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实现路径,探索相应的治理措施,在当下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82.
在社会多元治理背景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机制,因宏观上不同的内驱力、价值取向和运作机制,微观上政府职能扩张、群众自治意识淡薄和基层自治组织的利益聚合表达功能不强等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协调困境。为更好地发挥社会多元治理机制,实现社会的"善治",必须找准路径,使这两种不同的治理机制走出协调的困境。  相似文献   
83.
刘东杰  李哲 《工会论坛》2007,13(1):134-135
长期以来,在我国公共政策领域一直存在着“肉食者谋之”的观念和政治冷漠的现象,普遍认为政策过程是国家机关的职责,公民只是政策对象,致使政策各环节都缺少公众的身影,大大削弱了政策的合法性,使政策执行遇到认同性危机与阻力。如何扩大公民政策参与,增强政策合法性,成为当前必须着手去研究和解决的一项艰巨课题。  相似文献   
84.
卓晓宁  刘东杰 《唯实》2014,(6):60-6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而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关键是城乡社会并轨同治。  相似文献   
85.
基于政府作为社会管理主体对公共事务的介入程度,可以将社会管理模式分为三种:政府一维单向度的管理模式、政府与社会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模式、社会自治模式,其中,社会自治模式又可分为他组织主体治理与自主组织治理两种次生模式。三种治理模式各具特点和优势,都有自己适合和无助的公共问题情景。自主组织因其主体间的民主化、平等性及利益共同体的性质,在类似于"公共池塘"的利益共攸社会公共问题的治理上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同时,也因自主组织权威的非法定性、主体利益的分散性,以及对于公共问题的可治性等原因,在其构建及运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困境。  相似文献   
86.
人际关系的处理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群体来说都是重要的,对于掌握公共权力的领导干部而言更是如此。领导干部人际关系冲突的类型包括因职业而起的工作上的人际关系冲突,因身份而起的人际关系冲突,以及回归普通人“本原”状态的人际关系冲突。要化解这些人际关系冲突,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确立正确的利益观,充分认知自我的“公共”身份,不断增强把握人际冲突与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87.
创建幸福家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已逐步成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内容。幸福家庭建设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民生的各个领域。当前",幸福家庭"建设工程还面临不少问题,如职责主体不明确、缺乏系统的政策体系、制度保障乏力、工程覆盖面相对狭窄等。顺利推进"幸福家庭建设"需在明确工程的职责主体、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和拓展工程惠及面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88.
公共性是政策的核心价值,是保证政策过程和谐的正确价值取向。政策过程和谐既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整体和谐的必要前提。公共性缺失是当前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国家政策常见的现象。所以,如何规范政策公共性,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更充分的要素,是当前我国公共政策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9.
简论政策公共性的价值及规范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性是政策的核心价值,是保证政策合法性、权威性的关键因素。公共性丧失是政策过程常见的现象。规范政策公共性应当从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观念、完善规约政府行为的制度体系和加强公共政策参与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0.
政策公共性与公共政策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终结是因政策由环境变化而造成的弱化或丧失,需要进行的政策变更或终止等一系列活动。从表象上看,政策终结的原因是政策功能的弱化或丧失,以致政策执行无法带来所期望的正向效果,但实质上是缘起于政策公共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