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这个时期呈现的不仅仅是经济和社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且必然伴随着由于权力和资本转移表现出来的腐败现象。从腐败的视角看我国权力制约的缺位现象,对于理解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权力结构,对于构建和谐与法治文明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2.
刘俊杰 《法制博览》2013,(7):41-42,40
有效的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仲裁的基石和灵魂,由于各国法律对仲裁协议有效性要件不同,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准据法的确定便成为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借鉴世界仲裁发达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有效性要件和准据法确定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对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完善也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历程。通过回顾这一历程,从中我们可以获得诸多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是中国崛起和中国社会发生变革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确立了具有自己文化风格的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共同富裕、民主法治、开放包容、公正和谐。  相似文献   
6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它指出了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持什么精神动力、守什么道德规范等四个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6.
<正>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社会制度比较教研室于2014年6月17日在中央党校召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专家研讨会。  相似文献   
67.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现代化的基本要义现代化既不是西化或欧化,也不是本土化。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历史性的概念,现代化是表示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人均收人很低的社会,走向着重利用科学和技术的都市化和工业化社会这样一个急剧转变的动态过程。现代化也可以看作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具体地讲,现代化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物的现代化,主要是指劳动资料的现代化;二是制度的现代化,包括经济制度的市场化;政治制度的民主化、法治化;文化制度的市俗化等等;三是人的现代…  相似文献   
68.
对转型国家政治腐败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腐败是转型国家走向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消极性后果,是政治权力缺少分立和制衡、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现代政治文明体系尚未建立的结果。遏制政治腐败的根本是加大政治改革力度,完善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制度。  相似文献   
69.
本世纪中叶,人类社会步入第三次现代化浪潮。发展中国家也进入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过渡的转型期。在这个时期,现代化一方面使发展中国家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解放和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现代化与政治制度化水平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官员贪...  相似文献   
70.
论西方发达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分析西方发达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是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重要视角。“二战”后,英、美、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与马克思揭示的早期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不同的特点。由于生产力出现了质的飞跃,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阶级结构已由哑铃型向橄榄型转变,出现了新的阶层。传统意义上两大阶级的矛盾日益由尖锐转向相对缓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