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其中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各种价值观念蜂拥而至,与我国传统文化理念在不停地斗争中共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进行理性的反思,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抵制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文化,是关乎党风和党运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人格塑造、行为养成和健康心理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我国家庭教育还存在忽视德育注重智育、忽视情感注重物质、忽视身教注重言传等方面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没有形成一体的教育网络,特别是离异家庭很容易出现"教育真空"。解决家庭教育问题,要从思想道德教育着手,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确保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语言以网络为平台,以键盘符号为媒介,通过文字符号表达含义,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和文化影响。应正确认识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宽容的态度,通过规范语言价值,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语言观,认清网络语言的起源和特征,发挥网络语言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青少年网络道德危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现代性问题。造成青少年网络道德危机的本源是网络文化的特性,实质上是现代性危机,就其本质来说是网络文化危机。解决青少年网路道德危机问题要从文化自觉、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移、青少年的网络文化建构、超越现实生活和核心价值取向着手,在生活体验中提升青少年网络素质。  相似文献   
15.
苏联的解体给我们的一个重要的警示就是加强完善党内监督机制事关党的生存和发展。当今我党的党内监督机制虽然日趋完善,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完善党内监督机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从提升党员的民主意识着手,在确保纪检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下功夫,建立和完善公开党内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明确提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曾发生哲学转向的现象。佩里·安德森通过对"编史工作"与"理论建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剖析,结合"哲学转向"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发展,提出了个人的预言和希望。佩里·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论启示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理论与实践、关注领域等方面的研究,汲取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长处,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正>列宁依法治国思想是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列宁坚持用依法治国思想建设国家,明确指出:"假如我们拒绝用法令指明道路,那我们就会是社会主义的叛徒。"[1](P188)列宁依法治国思想丰富,对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由于斯大林主义、苏联解体等诸多因素影响,列宁依法治国思想一直被误解。其实,以科学的态度完善和深层挖掘列宁的依法治国思想,就会明白其中的真谛,在赋予时代价值的同时也能够为我国依法治国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列宁依法治国思想是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并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结合而形成和发展的。列宁依法治国思想主要包括依法保障人民民主、实施宪政、完善法律体系、严格执行法律、加强权力监督和处理党法关系等。对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的启示是:要坚持人民民主,完善法律体系,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和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确保依法治国战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要使用典型教育、感化教育、自我教育和冲突缓解等方法,将生命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和成才教育贯穿到教育内容中,政府、学校和家庭要通过完善机制、转变模式和发挥优势等途径,引导青少年弱势群体形成正确的"三观",在认知自我的过程中提高接受挫折的能力,确保青少年弱势群体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周阳  刘博识 《学理论》2012,(31):6-7
"孝道"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对古代中国这个以家族为根本的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今天的"孝"文化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去维护和发扬"孝"文化,更加深刻地挖掘"孝"文化中所蕴含的重要精神,探索出"孝"文化对维护当今社会的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