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10篇
中国共产党   118篇
中国政治   129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8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刘涛 《世纪桥》2007,(11):93-94
基于任期制的阶段性和高校办学传承性、连续性的特点,深化高校领导班子任期制改革必须加强办学理念的教育,促使高校领导班子任期领导行为符合教育发展规律;通过竞争遴选配备领导干部,夯实高校领导班子任期制的干部基石;完善制度建设,深化民主管理,创设高校领导班子任期制顺利实施的制度环境;严格任期绩效考核,确保高校领导班子任期刺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52.
53.
刘涛 《学习与实践》2008,(5):137-141
世纪初,国家希望通过税费改革解决三农危机,实现乡村稳定,推动乡村发展。然而在缓解危机的同时,负面效果也在呈现,乡镇资源枯竭加之村干部的“不作为”,村庄难以治理,市场冲击下的消费主义兴起,乡村治理又面临新的困境。此时,新农村建设的国家政策使村庄治理的改善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也为农民合作策略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4.
新闻背景: 据报道,1994年8月,河北石家 庄市孔寨村,一名妇女从一片玉米地 经过时遭奸杀。次年4月27日,21岁 的河北青年聂树斌被认定是此案的凶 犯,并于1995年4月27日被河北省高 级法院核准并执行了死刑。 10年之后,河南省荥阳警方在当 地某砖瓦厂内抓获了身负 4桩命案的 河北省广平县男子王书金。据王书金 交待,1994年的孔寨村奸杀案是他犯 下的。他还精确地指出了案发地点。 一起重大强奸杀人案审结执行10 年后却突然冒出了另一个凶手。这起 离奇的命案引起了社会和舆论的广泛 关注。 …  相似文献   
55.
刘涛  王丹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9):108-108,112
本文对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双证书"制度以及加强校企合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56.
说起“石敢当”,很多人不知它是何物。其实早年间,在京城的胡同小巷里,经常可以见到在青砖灰瓦的四合院的居民住房的外墙或院墙的墙壁上,嵌有一块写着“泰山石敢  相似文献   
57.
刘涛 《中国检察官》2011,(12):46-47
一、基本案情 马某与班长巡逻时到过所任职务单位的仓库,因此知道8号仓库存放有物资。因工资迟迟未发放,马某产生窃取物资的故意,某日下午,在未经得保安队长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当天20时至次日8时要值的西南门岗私自换到该仓库岗,并其将窃取仓库物资的想法告知了王某与朱桌某。  相似文献   
58.
抽象危险犯是刑法教义学中的一个概念,关于抽象危险犯主要存在着背离法益概念、突破刑法责任主义以及是否允许危险反证三个主要争议。抽象危险是对于法益的一般侵害可能的危险。对制造抽象危险的行为人归责并未突破刑法中责任主义,"拟制的危险"是对法律拟制的误解,抽象危险犯的成立条件应当允许反证。  相似文献   
59.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利益多元化的条件下,党的团结面临着不同以往的新的风险考验。思想分化的考验,主要体现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削弱;政治软化的考验,主要体现为在事关方向、原则的问题上政治觉悟降低;组织弱化的考验,主要体现为党组织的发展、建设存在滞后性;行动(为)“腐”化的考验,主要体现为党内行为丧失先进性。  相似文献   
60.
笔者通过对一起因屡受卫生行政处罚仍非法行医,并最终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的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在处理此类案件过程中非法行医行为构成犯罪的主体、客体认定、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定性等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对同类案件刑事司法移送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