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实践精神是雷锋精神的本质特征。对雷锋精神的解读,既可从《雷锋日记》中去读懂雷锋的心声,也可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中去把握雷锋精神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群体极化由现实映射到网络后,主要表现为“狂热追捧”与“千夫所指”反向共生、“道德审判”与“道德绑架”相互叠加、“口诛笔伐”与“人肉搜索”一触即发、“舆论反转”与“情绪反转”循环发生等网络样态,对网民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从根本上破解群体极化现象,关键是要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将群体认知引领至“客观性”与“主流化”。群体极化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其历经“同质性思维萌发——导向性信息初构——主流性观点汇聚——偏激性认知形成”四个生成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承担阶段性任务,做好拓宽视野的前瞻者、思想建设的引领者、舆论风向的掌舵者与网络言行的规范者,切实引领网民价值解读、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与价值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