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校统战工作科学化的重要内容。当下结合统一战线和参政党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创新统战工作机制的现实要求,在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具体实践上,应着力于抓好“五个一”工程,即物色好一个带头人、建设好一个领导班子、培养好一批骨干分子、营造好一个活动氛围、创建好一个参政机制。  相似文献   
22.
许多企业在改制后出现了职工与企业的矛盾。矛盾产生的原因,既有企业的改制本身不规范,对职工利益的保护不到位,亦有企业改制后,在职工利益保护方面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所致,特别是改制后的企业违反劳动法,随意变更终止劳动合同,损害职工利益的现象比较严重。本文就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完善劳动立法、公司法,确保职工行使劳动权、民主权,规范政府、企业的职责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3.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主要党内法规.由于党外干部有自身的成长规律和特殊性,选拔党外干部既要坚持党的干部标准,也要注重贯彻党的统战政策.这就需要根据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按照党外干部的特性条件和岗位安排要求,加强党外干部选任工作,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24.
深入把握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现实状况、基本特点和成长规律,摸清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对探索和建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机制,培养和造成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5.
高校无党派人士教育引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党派人士在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无党派人士具有数量多、层次高、社会影响大的特点。深入研究高校无党派人士教育引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有针对性地做好高校无党派人士的教育引导工作,对加强整个无党派人士队伍建设,推动统一战线全局工作和我国政治制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落实"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政策,切实发挥其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必须努力破解五个问题.一是对该项政策的价值认同问题.二是与相关政策的整体协调问题.三是选留党外人才的空间和标准问题.四是对留在党外人才的合理安排问题.五是相关部门落实该项政策的职责问题.  相似文献   
27.
<正>为推动辛亥革命研究,培养辛亥革命研究人才,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盛会,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与辛亥革命史研究会联合发起,从2007年起每年举办一届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论坛。第四届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论坛于2010年11月18日在武昌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8.
"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是加强党外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政策措施。现阶段,深入理解这项政策的深刻意蕴,加强对这项政策的现实把握,做好对这项政策的实践运用,建立这项政策的责任机制,是贯彻好这项政策的根本要求,也是发挥好这项政策特殊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9.
高校党委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党委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机制研究是提升高校党委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能力和水平、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构建合作共事机制,关键是建立合作共事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完善机制,重点是建立联系交友和党外人士培养、推荐及参政保障等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0.
党委书记一把手亲自抓统战工作,在辽宁师范大学已有多年的传统,是几届党委领导班子形成的共识,成为书记岗位交接时必加强调坚持的一个重点。这个传统突出了统战工作在全校党建工作中的位置,对切实加强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对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