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149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92篇
综合类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本文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十六大报告的理论创新内容 ,说明了当前要牢牢把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一灵魂 ,紧紧围绕十六大的主题 ,着重于从时代要求的高度、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 ,来深刻学习和把握十六大的理论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2.
包心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作者指出,党的指导思想的生命力在于密切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这是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视角,是必须长期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依据。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就是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这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3.
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基于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要求而作出的科学抉择。和谐社会的内核是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具有基础性的指导意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4.
注重制度建党,推进作风建设,既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又是当前完成两大历史性课题的迫切要求。党风建设的实质和要害是制度问题。当前必须积极推进包括干部制度、组织制度、权力运作制度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切实从制度体系上保证和促进党的优良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95.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开拓前进的13年,也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13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上,创造性地坚持、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继续推向前进。在13年实践中,江泽民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  相似文献   
196.
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包心鉴文化与经济、政治三位一体,构成社会发展的整体格局。社会的全面发展有赖于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人的素质的提高上。正如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7.
由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山东省政治学研究会、山东工程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与走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学术研讨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当前我国政治学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走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有深度的建设性的研讨。 一、关于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内涵、特点和意义 与会同志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学说。这个学说起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民主政治目标;(2)关于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相互作用;(3)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和标准;(4)关于保持政治稳定的重大意义;(5)关于民主化与法制化的辩证统一;(6)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7)关于通过制度建设反对官僚主义;(8)关于“一国两制”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的思想。 一些学者指出: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主要特点是:(1)坚持一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注重社会主义民主的本土化建设;(2)把制度问题提到根本性、全局性高度,致力于开辟由“人治”社会走向“法制”,社会的道路;(3)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8.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包心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这是党的十五大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反作用,在某些条件下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在...  相似文献   
199.
党的十五届二中全会和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拉开了在一个新的层面上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帷幕。这次机构改革意义非同寻常:其一,它是在我国政府机构经过多次改革,但总体上说一直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0.
中国制度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了解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是坚定中国制度自信的前提。中国制度何以自信?从根本上说,在于这一制度的特有本质、鲜明特色和巨大优势,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是具有强大生机活力和发展前途的先进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