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长征,是超越时空的丰碑。在7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的队伍中,活跃着一支以"儿童军"著称的队伍——红25军,这是长征队伍中最年青、也是最先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队伍。  相似文献   
32.
1949年底大西南战役基本结束后,西南局奉命进军西藏.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和西南军区政委的邓小平,成为解决西藏问题的直接决策者和具体谋划人之一.西藏和平解放,从一个侧面展现出邓小平作为军事家的卓越才能和政治家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33.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朴实无华的语言,凝结着邓小平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概括了他一生奋斗的缘由和归宿。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以爱国为出发点、为内容、为依归,与祖国共荣辱、共曲折、共辉煌,在他脚下,留下了一串坚实的脚印,熠熠生辉。 1995年4月号(总第37期) 以爱国为出发点,寻找救国之路 爱国主义是邓小平探索救国道路的力量源泉。青年时代的邓小平,目睹近代中国政治腐败和国家贫弱,萌生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初步的爱国思想”。1920年,年仅16岁的邓小平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抱着“学  相似文献   
34.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全面提高军队战斗力,加强军队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本文着重分析邓小平高质量建设军队战略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四堂联教"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的教学跟进模式,扎实推进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入"工作,受到学员欢迎,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6.
从旅欧勤工俭学到周恩来逝世,在长达50个春秋的漫长岁月中,邓小平一直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和忠诚战友”。“我一直把他看成兄长,我们一起工作的时间也最长”。邓小平一句话道出了他和周恩来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中结下的浓浓情谊。  相似文献   
37.
党内监督作为执政党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基本途径,是党的建设和发展内在动力.中国共产党执政掌权后,邓小平一直关注党内监督问题,提出了党内监督的一系列思想,本文拟就邓小平关于执政党党内监督的几个观点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8.
20世纪50年代前期,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保持一个声音说话,是冷战背景下社会主义阵营共同对抗资本主义阵营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种和谐的局面在苏共二十大后被逐渐打破,1960年中苏关系几度波澜,矛盾和危机迭起。为弥合中苏裂痕,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曾凭借与中苏之间的特殊关系,两度进行调解。以第三者身份奔走北京和莫斯科,促成无果的两党会谈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闭幕后的第二天,苏共中央联络部派人把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向中共代表团口译了一遍,就匆匆走人。与中共只听到一遍口译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半个月后,《纽约时报》详细发表了…  相似文献   
3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越南在胡志明的领导下,成立了越南人民民主共和国。但刚刚成立不久,1946年12月,法国殖民主义者就卷土重来,占领了越南南方各个城市和交通要道,并向越南北部解放区步步进逼。但是,直到进入相持阶段,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1950年1月18日,中国政府率先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紧随中国之后,30日,苏联也承认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中国带头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无疑使越南在国际上取得了一定的地位。然而,此时美国为了  相似文献   
40.
军事斗争准备和军事力量建设是应对战争威胁、制定军事战略的两个基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发展利益和安全面临的需要,适时调整军事斗争准备和军事力量建设基点,推动军队建设由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的现代化建设轨道,走科技强军、质量建军的道路,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则由应对全面战争转变到应对机械化的局部战争,再转变到应对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进而转变到准备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