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168篇
中国共产党   192篇
中国政治   165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随着我国企业刑事合规改革试点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给予涉案企业司法红利背后的实体法支撑不足的缺陷逐步凸显。我国单位犯罪存在单位意志认定不清晰、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入罪标准不统一及同罪不同罚的问题,导致现有单位犯罪体系无法对企业刑事合规改革试点工作起到正向激励效果;“放过企业”的同时亦“放过企业家”与刑事合规理念相悖,且有违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之嫌;自首制度作为我国法定量刑情节,未在企业刑事合规改革试点工作中被合理运用。为解决上述困境,则需在实体法中探寻现有企业刑事合规改革试点工作的正当依据。运用组织体责任模式切割单位意志和自然人意志后,有效的事前合规可视为企业的违法阻却事由,从主观层面对企业予以出罪;有效性不足的事前合规亦可视为企业不起诉或从宽处罚的量刑激励机制。事后合规可视为企业的预防激励机制,其中需关注企业是否具有自我披露行为、是否自愿提交合规计划并进行合规整改、是否自发修复法益,综合考量预防刑的裁量。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企业都可称之为“组织体”,对于我国众多小微民营企业而言,保护民营企业家即等同于保护民营企业,故在必要时,亦需对企业家予以量刑上的优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